百词典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

时间: 2025-05-01 14:42:48

诗句

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

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42:48

原文展示:

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
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

白话文翻译:

这座梯桥乍一看似乎直通青天,让人初次觉得仿佛可以踩着莲花而行。可是我没有那飞仙般的骨气,又怎敢妄想去跨越这段距离呢?

注释:

  • :刚刚、初次。
  • 青冥:指天空,形容高远。
  • :踩着、踏上。
  • 菡萏:指荷花,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飞仙骨:比喻神仙般的骨气或才能。
  • :意为跨越、渡过。
  • 何由敢:怎么敢。

典故解析:

“飞仙”是古代传说中神仙的代称,常常与超凡脱俗的境界相联系。此诗中提到的“飞仙骨”暗示着一种超脱的境界,表明作者对自身能力的自省与谦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以散文和诗歌著称,作品风格质朴而有力,常常涉及对道德、政治及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愈担任虢州给事中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性关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认知与谦卑之情。

诗歌鉴赏:

韩愈的《梯桥》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座梯桥,开篇即以“乍似”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种高远迷离的境界。诗中使用了“青冥”与“菡萏”的对比,前者象征着无垠的天空和理想的高峰,后者则是自然界中的美丽象征,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进行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接着,诗人自谦地提到“自无飞仙骨”,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但又自觉能力不足,令人深感惋惜。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也反映了他对自我价值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韩愈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似上青冥:开头的“乍似”表现出一种瞬间的幻觉,仿佛梯桥直通天空,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 初疑蹑菡萏:这里的“疑”字传达了一种不确定感,表现了对美好愿望的渴望。
  • 自无飞仙骨:自我反省,表明自己并没有超凡的才能。
  • 欲度何由敢:最后一句以“何由敢”结束,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自知之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梯桥比作通往青冥的道路,展现了理想的高远。
  • 对仗:上下句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梯桥:象征通向理想、希望的道路。
  • 青冥:象征理想的高度与遥不可及。
  • 菡萏:象征美好与纯洁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愈的《梯桥》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一座桥
    • B. 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C. 自然景观
  2. “飞仙骨”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超凡的能力
    • B. 普通人的能力
    • C. 物质的追求
  3. 诗中提到的“菡萏”象征什么?

    • A. 丑陋的事物
    • B. 美好的事物
    • C. 生活的平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韩愈的《梯桥》更侧重于内心的矛盾与自省,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之美与人的和谐,二者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唐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点绛唇 闺怨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其二 点绛唇(和王元渤舍人见贻) 点绛唇 点绛唇 追和赵文敏公旧作十首客有持文敏公 点绛唇·学道寻真 点绛唇 梦醒后作 点绛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银胜 建之底的字 包含壕的词语有哪些 八字旁的字 卡白 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栋折榱崩 枕巾 鹰厦铁路 三点水的字 生前 递兴递废 歌楼舞馆 深文巧诋 釆字旁的字 宛转悠扬 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