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4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42:48
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
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
这座梯桥乍一看似乎直通青天,让人初次觉得仿佛可以踩着莲花而行。可是我没有那飞仙般的骨气,又怎敢妄想去跨越这段距离呢?
“飞仙”是古代传说中神仙的代称,常常与超凡脱俗的境界相联系。此诗中提到的“飞仙骨”暗示着一种超脱的境界,表明作者对自身能力的自省与谦卑。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以散文和诗歌著称,作品风格质朴而有力,常常涉及对道德、政治及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愈担任虢州给事中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性关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认知与谦卑之情。
韩愈的《梯桥》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座梯桥,开篇即以“乍似”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种高远迷离的境界。诗中使用了“青冥”与“菡萏”的对比,前者象征着无垠的天空和理想的高峰,后者则是自然界中的美丽象征,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进行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接着,诗人自谦地提到“自无飞仙骨”,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但又自觉能力不足,令人深感惋惜。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也反映了他对自我价值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韩愈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知。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韩愈的《梯桥》主要描绘了什么?
“飞仙骨”在诗中代表什么?
诗中提到的“菡萏”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韩愈的《梯桥》更侧重于内心的矛盾与自省,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之美与人的和谐,二者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