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5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51:31
科目从来本自宽,才疏秪合作粗官。雕虫半世将何用,可惜南湖负钓竿。
考试的科目本来就很宽泛,才华不足的人也能混个粗略的官职。半生追求那些微不足道的技艺又有什么用呢?可惜的是,南湖的钓竿被我虚度了。
张镃,字舜华,号景山,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以诗才和文章见长,尤其擅长以诗抒怀,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这首诗作于科举之际,反映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在面对科举竞争时,张镃感到自己的才华不足以支持更高的理想,表达了对南湖钓竿的遗憾与自嘲。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看法和对自身能力的反思。首句“科目从来本自宽”揭示了科举制度的某种宽容性,然而接下来的“才疏秪合作粗官”则表明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自知之明,似乎在自嘲。诗的后两句则通过“雕虫”与“南湖”形成对比,前者指代微小的技艺,后者则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张镃用“可惜”一词,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与无奈,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我的批判,也有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反思、对自我能力的清晰认识,以及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
诗中提到的“科目”指的是什么?
A. 考试内容
B. 个人经历
C. 生活琐事
“雕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微小的技艺
B. 高尚的追求
C. 大自然的美
诗中“南湖”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理想与追求
C. 个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