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3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38:39
苏州粉牋美如花,
萍文霜粒古所夸。
近年专制浅蜡色,
软玉莹腻无纤瑕。
盘门系缆高桥住,
呼僮径访孙华铺。
琱锼红碧任成堆,
春膏且问如何去。
乃知剡溪桃花黄,
楮君同谱生殊乡。
买来论担不计数,
直候东风花草香。
其时霡霂吹微雨,
润物无声略胶土。
展开千幅向晓空,
渍染都匀始轻杵,
捣成一色坚且明。
幽具本岂鑽公卿,
要供海内觅句客。
觅句只今谁有名,
月湖老仙居胄监。
诗好工夫到平淡,
寄分聊当野人芹。
莫弃谏藁恐被焚,
便将演纷登北门。
这首诗描绘了苏州纸张的美丽和制作过程,以及对文人雅趣的追求。诗人赞美苏州的粉纸如花般美丽,提到古人对萍文和霜粒的赞美。而近年流行的浅蜡色纸张,质地细腻,像软玉般光滑无瑕。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的居住环境,提到盘门和高桥,并说自己常去孙华的铺子。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对春膏的追问,想知道如何保存和使用这种优质的纸张。然后提到剡溪的桃花和与友人同谱的情谊,买来纸张时并不计较数量,静待东风带来的花草香气。
诗中后半部分描绘了细雨润物无声,纸张在晨光中展开,经过轻轻的捣制,最终成为坚韧且明亮的成品。诗人提到自己所追求的文人雅趣,并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的诗句爱好者。最后显示出一种对简单平淡之美的追求,并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张镃(约1050-1110),字子贞,号玉溪,宋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现山水田园的情趣,以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出对人情世态的感悟。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文人文化繁荣时期。作者通过描绘苏州纸张的美丽,反映出当时文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诗词创作的热情。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文关怀,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张镃的这首《寄春膏牋与何同叔监簿因居古体》,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苏州纸张的优美和文人生活的雅趣。开篇便以“苏州粉牋美如花”引入,鲜明地表现出对纸张的赞美,紧接着通过对纸张生产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诗中多处运用意象,如“剡溪桃花黄”,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春天的气息,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形式上,整首诗采用古体,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既有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有对文人精神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自然流畅的美感。诗中提及的“月湖老仙”,不仅是对友人的问候,更是一种对文人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通过对纸张的赞美,诗人向我们展示了文人对于创作、生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描绘纸张之美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生活的哲学,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追求,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品质和文人精神的追求,通过对苏州纸张的赞美,反映出作者对自然、友谊和创作的热爱,表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
苏州粉牋被比作什么?
A. 美酒
B. 美花
C. 美玉
D. 美酒
诗中提到的“月湖老仙”是谁的代称?
A. 诗人自己
B. 某位著名文人
C. 一位商人
D. 无具体指代
诗中“买来论担不计数”说明了什么?
A. 对数量的重视
B. 对质量的追求
C. 对友谊的重视
D. 对商业的偏见
张镃的诗作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前者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文人情怀,而后者则豪放奔放,表达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由的渴望。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