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8:30
诗词名称: 谨和老人明朝中春二首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原文展示:
淡黄深碧上春衫,无限春怀岂易谭。
随手去来拈放一,到头得失暮朝三。
日烘花气通玄牝,雨洗山光涨蔚蓝。
熟听五更晴哢好,不须多恨罢朝参。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衣衫,淡黄与深碧交相辉映,
无尽的春日情怀怎能轻易诉说。
随意来去,随手拈来一缕春意,
到头来,得失全在晨昏之间。
阳光烘烤,花香在空中弥漫,
雨水洗净了山光,变得更加蔚蓝。
静静地听着五更时分的晴朗,
不必再多怨恨那朝参的无奈。
注释:
- 淡黄:形容春天的衣服颜色,带有温柔的气息。
- 深碧:深绿色,象征生机盎然的春天。
- 春怀:春天的情怀,感慨春日的美好。
- 得失:指人生中的得与失,强调无常。
- 玄牝:古代哲学术语,指阴柔之美,亦可解为女性。
- 蔚蓝:深蓝色,形容雨后清新的天空。
- 五更:指凌晨时分,通常是夜晚的最后一段时间。
典故解析: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古往今来,春天常被用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
- 五更:在古代,时辰被划分为更次,五更即凌晨,常用来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希夷,号止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注重情感与意象的结合,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春日的热爱。
诗歌鉴赏:
《谨和老人明朝中春二首》展现了洪咨夔对春天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诗的开头用“淡黄深碧”描绘了春日的服饰,色彩鲜明,生动传达了春天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无限春怀岂易谭”表明春天的美好情感是复杂且难以言喻的,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日烘花气通玄牝”展现了阳光和花香的交融,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活力。而“雨洗山光涨蔚蓝”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清新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
最后,诗人以“五更晴哢好”结束,暗示在寂静的时光中更能体会到春日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与超脱。整首诗流露出春天的柔美与哲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淡黄深碧上春衫:春天的衣衫,色彩清新,渗透着春的气息。
- 无限春怀岂易谭:春天的情怀复杂,难以简单地诉说。
- 随手去来拈放一:随意地来去,随手拿起一缕春意。
- 到头得失暮朝三:最终得失只在晨昏之间,强调人生无常。
- 日烘花气通玄牝:阳光烘烤,花香弥漫,传达出春的气息。
- 雨洗山光涨蔚蓝:春雨过后,山光更加明亮,天空更显清澈。
- 熟听五更晴哢好:静静地聆听凌晨的宁静,感受春天的美好。
- 不须多恨罢朝参:不必再怨恨无奈的生活,保持平和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色彩比喻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日烘花气”与“雨洗山光”,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得失的思考,主张在繁忙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衫: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 花气:代表春天的芬芳与美好。
- 蔚蓝:表达清新、明亮的自然景观,象征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淡黄深碧”描绘的是哪种季节的景象?
-
“日烘花气通玄牝”中“玄牝”指代什么?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但更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
- 《春夜喜雨》:表现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 《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