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2:57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辛弃疾
我心向往广阔的天地,曾经梦想登上天际。抚摸那皎洁的明月,世人俯仰之间已过千年。有位客人骑着骖鸾与凤,与我相约在青山与赤壁之上,共同迎接高寒的时光。我们举杯畅饮北斗星下,我也身在其中。少时歌唱神情恣意,形如沉睡。鸿鹄高飞,天地尽收眼底。想再高歌一曲,梦中醒来,推开枕头,惘然独自思念,那人事到底亏欠了什么?有美人可与我倾诉,秋水隔着月光的婵娟。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志向。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时值他卧病博山寺,心中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交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理想的渴望。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展现了辛弃疾对理想的坚守与追求,尽管身处病痛之中,他的心灵依然向往广阔的天地。诗中通过对明月、青山、赤壁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思考。尤其是“我志在寥阔”一句,既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也是对现实的无奈。诗人以“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收尾,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望。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辛弃疾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执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虽有现实的困境,但心灵依然向往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个词最能概括诗的主题?
A. 痛苦
B. 理想
C. 现实
答案:B
“摩挲素月”中的“素月”指的是?
A. 皎洁的月亮
B. 明亮的星星
C. 清澈的湖水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辛弃疾更强调个人志向与孤独感,而苏轼则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