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0:47
雨中花慢·马上三年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
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
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
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
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
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
在马上已经三年,醉酒时戴着帽子吟唱,诗卷长留在锦囊中。
对那溪山的旧日乐曲感到惆怅,风月的美景却是新近获得。
明亮的关河遥远无际,日月的流逝仿佛也无尽。
我笑着索取千篇诗作的价格,却还不如那一串葡萄,五斗的凉州酒。
停云的老子,有满尊的美酒,琴书可以消解我的忧愁。
可是我却还未能倾身一饮而尽,米粒般的矛头似乎在淅沥作响。
我的心像受伤的弓射出的雁,身体如同喘息的月下牛。
傍晚的天气渐凉,明月下谁来陪伴我,吹着笛子在南楼上。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壮志未酬的豪情及对故国的思念。他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曾参与抗金活动。
创作背景:
《雨中花慢·马上三年》写作于辛弃疾的晚年,反映出他对人生、岁月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诗中表达了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这首词以“马上三年”开篇,首先就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作者心境的复杂。辛弃疾在词中回忆过去的快乐与创作的热情,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醉帽吟鞭”描绘出一种放纵与洒脱的生活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态似乎已难以维持。
诗中不断穿插着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既有对溪山旧曲的怀念,又有对风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尤其是“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两句,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令人心生共鸣。
最后,结尾的“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情绪,尽管有酒有乐,却仍然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结合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孤独和忧愁的深切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辛弃疾的《雨中花慢·马上三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怀念与孤独
C. 愤怒
诗中提到的“心似伤弓塞雁”比喻的是什么?
A. 受伤的心情
B. 旅行的疲惫
C. 对朋友的思念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中所表达的情感是?
A. 感到快乐
B. 感到孤独
C. 感到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雨中花慢·马上三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涉及了时间与孤独的主题,但辛弃疾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生命的无常,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月亮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辛弃疾更显沉郁,苏轼则带有一丝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