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5:5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5:54:52
避风台上深情宠,
偃月堂中尽意谋。
争奈天公无面目,
满林黄叶一番秋。
在避风台上我满怀深情,
在偃月堂内我尽情谋划。
可惜天公没有面容,
满树林的黄叶展现了一番秋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结合“天公无面目”可引申到古代文人对命运的无奈与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字元之,号山人,著有《洪诗》《洪文集》等,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其作品常常体现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初冬,正值季节更迭之际,诗人可能在此时回顾过去,感慨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初冬时节的感受及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的“避风台”和“偃月堂”是诗人静思的场所,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然而在这份宁静中却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却又略显孤寂的状态。
接下来,诗人提到“争奈天公无面目”,此句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哀伤,表达了对自然、命运的无常感叹。天公无面,意味着命运难以捉摸,人生的变化总是不可预知,而这种不可预知让人感到无力和失落。最后以“满林黄叶一番秋”作结,描绘出秋天的景象,黄叶的落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感慨,具有深厚的哲理与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情感为主线,结合自然景物,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哲理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避风台”主要象征什么?
“天公无面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整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孤独和命运的感慨,但洪咨夔的诗更为细腻,注重自然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而李白的诗则更显豪放与气魄。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