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3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32:40
边秋薄暮(一作出塞)
作者: 苏颋 〔唐代〕
海外秋鹰击,霜前旅雁归。
边风思鞞鼓,落日惨旌麾。
浦暗渔舟入,川长猎骑稀。
客悲逢薄暮,况乃事戎机。
海外的秋鹰在天空中盘旋,霜降之前,归来的雁群已然飞过。边境的寒风中,鼓声引发对战斗的思绪,落日映照着惨淡的旌旗。河岸上漆黑的渔舟悄然驶入,长河上猎骑的身影愈加稀少。身为客人,在这薄暮时分感到悲伤,更何况正处在紧张的战事之中。
作者介绍:苏颋,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边塞风光,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战争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事频繁的时期,诗人亲历边塞生活,深感战争带来的悲凉与无奈。诗中描绘的景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照,更是对士兵生活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边秋薄暮》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孤独与战争的紧迫感。开头两句通过“秋鹰”和“旅雁”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轮回与迁徙,虽美却透着一丝凄凉,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寒冬与孤寂。而接下来的“边风思鞞鼓”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边风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战事频繁的象征,鼓声即是战斗的号角,激起了内心的忧虑与思考。
“落日惨旌麾”中的落日象征着希望的消逝,惨淡的旌旗则暗示着战争的惨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切体悟与对战争的无奈和悲伤。
最后两句“客悲逢薄暮,况乃事戎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表现了诗人作为“客”的身份在战事中的无力感和对家国的忧虑,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音乐感和画面感。例如“霜前旅雁归”与“边风思鞞鼓”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边塞的自然景象和战斗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思乡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海外秋鹰击”中的“秋鹰”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和平
C. 繁荣
D. 欢乐
诗人感到悲伤的原因是什么?
A. 天气寒冷
B. 战争的紧迫
C. 生活的琐碎
D. 自然的美丽
“落日惨旌麾”中的“惨”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痛苦
C. 无奈
D. 希望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