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里》

时间: 2025-05-04 10:57:01

诗句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7:01

原文展示:

竹里编茅倚石根,
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中,编制的茅屋依偎在石头的根部,竹子稀疏的地方可以看到前面的村庄。整天懒散地躺着,没人来访,自有春风为我轻轻扫门。

注释:

  • 编茅:用茅草编制的屋子。
  • :依靠、靠近。
  • 石根:石头的根部。
  • 竹茎:竹子的茎。
  • 疏处:稀疏的地方。
  • 闲眠:无所事事地睡觉。
  • 无人到:没有人来访。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 扫门:这里有轻轻敲门的意思,春风把门前的尘埃吹拂。

典故解析:

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诗中展现的竹林、茅屋、春风等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代表隐逸、清静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涉,字景文,唐代诗人。李涉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抛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涉隐居生活的时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或许在竹林中所住,体验一种远离尘世的闲适。

诗歌鉴赏:

《竹里》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李涉在竹林中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首句“竹里编茅倚石根”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居所,编茅的屋子依偎在石头旁,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接着“竹茎疏处见前村”,通过竹林的稀疏处,可以隐约看到前方的村庄,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环境的自然之美,也暗示诗人虽隐居于此,仍能感受到世间的气息。

“闲眠尽日无人到”则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隔绝的闲适心境,整天懒散地睡觉,无人来访,表达了诗人对喧嚣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珍视。而最后一句“自有春风为扫门”则赋予了诗歌一种轻松的情趣,春风如同友人般轻轻来访,扫去门前的尘埃,传递出一种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闲适,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里编茅倚石根:在竹林中,草屋依靠着石头,展现出诗人身处自然的安逸。
    • 竹茎疏处见前村:稀疏的竹子间隐约可见村庄,描绘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闲眠尽日无人到:整日无所事事,没人来访,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清静。
    • 自有春风为扫门:春风为诗人扫去尘埃,象征着自然的关怀与温暖。
  • 修辞手法

    • 拟人:春风被描绘为友人,带来温暖和关爱。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体现了唐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竹林:象征隐逸与清静,代表了诗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 茅屋:代表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
  • 春风:象征温暖、生命与希望,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编茅”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茅草屋
    C. 石头

  2. 诗人整日“闲眠”的原因是什么? A. 有人来访
    B. 自然宁静
    C. 工作繁忙

  3. “自有春风为扫门”中春风的形象是什么? A. 友人
    B. 季节
    C. 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李涉的《竹里》与王维的《竹里馆》均描绘了竹林的隐逸生活,但李涉更侧重于闲适的个人感受,而王维则通过竹林传达出人生哲理与自然的无穷意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涉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歌子(同前) 和张均题峡山 万松亭(并叙) 雪诗八首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鱼蛮子 答王巩(巩将见过,有诗自谓恶客,戏之。)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次韵张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堕指 做开头的成语 破肝糜胃 心小志大 农期 风雷火炮 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皆的成语 研精苦思 母字旁的字 灯结尾的成语 微观粒子 缫藉 鱼字旁的字 驷马高车 舟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