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关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2:51:36

诗句

路转川回失系舟,更教两驿过徐沟。

多情团柏关前水,却共清汾一处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1:36

原文展示:

路转川回失系舟,更教两驿过徐沟。
多情团柏关前水,却共清汾一处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象:在曲折的道路上,船只失去了停泊的地方,给人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让人更加感到孤单的是,两个驿站之间的徐沟也显得漫长而寂寞。诗人感叹多情的团柏树旁的水流,虽然看似分开,却与清汾河汇流在一起,形成一种共鸣。

注释:

  • 路转:道路迂回,转弯;
  • 川回:水流曲折;
  • 失系舟:失去停靠的船,只能漂浮;
  • 两驿:两个驿站;
  • 徐沟:指代特定的沟渠,可能是地名;
  • 多情:感情丰富,表达对自然或人事的深情;
  • 团柏:一种树木,象征着坚韧和长久;
  • 清汾:指汾河,水流清澈,象征着纯净。

典故解析:

“团柏”常用来象征长久和不变,而“清汾”则是古代诗人所赞美的河流,代表着清澈与高洁。诗中提到的徐沟可能是当地特定的地理位置或历史背景,反映了诗人的游历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殊,号天溪,金朝诗人、政治家,以诗词和散文著称。其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和历史变迁,风格清新而深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产生于诗人游历某地时的感慨,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表现了对失望与孤独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路转川回失系舟”,以失去的舟为引子,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接着提到的“更教两驿过徐沟”,进一步增强了孤独感,诗人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后半部分提到的“多情团柏关前水”,则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尽管孤独,但仍能在团柏树前的流水中找到某种情感的共鸣。整首诗在悲伤中透出一丝温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切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路转川回失系舟”:在道路曲折的情况下,船只失去停靠的地方,象征着迷失与无助。
    • “更教两驿过徐沟”:两座驿站之间,似乎漫长而孤寂,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
    • “多情团柏关前水”:团柏树前的水流,表现出浓厚的情感,诗人寄情于景。
    • “却共清汾一处流”:尽管看似分开,实则与清汾河相连,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共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船只象征人的孤独与无依。
    • 对仗:上下句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水流被赋予了情感,增添了诗的情趣。
  •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在孤独中仍然能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人生的漂泊与无依;
  • 驿:代表人际交往与旅途的止息;
  • 团柏:象征坚韧与长久;
  • 流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团柏”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坚韧与长久
    C. 流水
    D. 迷茫

  2. “路转川回失系舟”中的“舟”象征着什么?
    A. 旅行
    B. 迷失与无助
    C. 自然
    D. 友情

  3.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情感的共鸣?
    A. 船
    B. 柏树
    C. 清汾河
    D. 徐沟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反映了孤独与人生的感悟。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对人生的豪情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元好问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展现出豪放的个性。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满江红 御街行 感皇恩 清平乐 诉衷情 临江仙 临江仙 踏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铢开头的成语 尸字头的字 垂朱拖紫 票票 高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缘名失实 不少概见 易子而食 珠围翠拥 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前脑 包含洼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危辙 三尺门里 爱不释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