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1:00
偶题三首
作者:朱熹 〔宋代〕
门外青山翠紫堆,
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
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
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
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
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
倚筇随处弄潺湲。
在门外,青山叠翠如紫色的堆积,
我披着宽巾,整日面对崔嵬的山峰。
只看到云朵断裂变成飞雨,
却不知道云是从哪里来的。
撕开苍茫的峡谷,雷声轰鸣,
万斛的飞泉奔涌而出。
枯木和断梗没有停泊的地方,
一条寒碧的河流自顾自地萦绕回旋。
我随着流水寻找溪源,
走到源头却感到茫然。
才相信真正的源头是无法到达的,
倚着竹杖随处玩弄潺潺的流水。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允恭,号晦庵,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后世的儒学发展影响深远。朱熹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偶题三首》写于朱熹晚年,正值他在学术和诗歌创作上的成熟期。这首诗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感悟和对真理追求的无奈。
朱熹的《偶题三首》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全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青山、流水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反思。前两联描绘了青山和奔流的泉水,气势磅礴,展现出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而后两联则转向内心的思考,探讨了寻求真理和源头的艰难。
整首诗的情感由外而内,先是对景物的描绘,再是对内心的反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的“始信真源行不到”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对真理的追寻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显示了朱熹在理学上的追求与哲学思考。诗歌的意象清晰,情感真挚,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融合在一起,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无常,反映了对真理的追寻与内心的迷茫,体现了朱熹哲学思想的深刻性。
诗中“幅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衣物
B. 一种器具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饮料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对真理的追寻?
A. 门外青山翠紫堆
B. 行到源头却惘然
C. 擘开苍峡吼奔雷
D. 只看云断成飞雨
诗中“万斛飞泉”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思考
B. 自然的壮丽
C. 生活的无常
D. 对云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