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1:3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1:38:01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作者:朱熹 〔宋代〕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
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
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
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
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
何必独沾衣。
江水映照着云的影子,鸿雁正准备南飞。
携着酒壶,与朋友们聚会,何处才是好去处呢?
空旷的青翠之中,袅袅的烟雾缭绕。
尘世间难得一笑,何况还有紫萸和黄菊,
可以插满头归。今天的风景好,
而我身世却与往日不同。
在这个佳节,应该畅饮美酒,
不要相互妨碍。人生如同寄居,
何必因斜晖而辛苦怨恨。
无尽的今昔往往,有多少春花秋月,
还有更多的危机。问问牛山的隐士,
何必独自沾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紫萸黄菊”可追溯至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及人生的短暂与珍贵。牛山客则是指隐士,反映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朱熹,字仲明,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教育家。其学术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背景:
本诗是在某个佳节期间创作,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友谊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开篇用“江水浸云影”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带有淡淡的忧愁,鸿雁的南飞更是引发了对远方的思考。诗人通过“携壶结客何处”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在美好时光中共聚的愿望。
接着,诗中提到“尘世难逢一笑”,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感慨,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生活中的欢笑和美好。紫萸和黄菊的提及,不仅增添了诗的意象美感,更是象征着高洁的人格与人生的短暂。最后,诗人以“人生如寄”总结,借用牛山客的形象,强调了隐逸的生活态度,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朱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人生如寄”为核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呼吁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展现了诗人对友谊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江水浸云影”描绘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A. 江水与云的交融
B. 落日余晖
C. 山间小溪
“尘世难逢一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欢愉
B. 对世俗生活的无奈
C. 对友谊的珍惜
“人生如寄”意指什么?
A. 人生短暂
B. 人生快乐
C. 人生充实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朱熹与李白在风格上有明显差异,朱熹的作品更注重哲理与内省,而李白则多以豪放与奔放著称。两者在对人生的感悟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推荐书目:
云朵的影子浸在江水里,鸿雁正打算向南飞。我带着酒壶,邀集客人,找一个苍翠清寂、烟雾氤氲的地方去饮酒。人世间难得一笑,还好有紫萸黄菊可以摘下来插在头上,自娱自乐一番。风景还是往年的风景,而人早已不是往昔的人了。 为了庆贺重阳节,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请不要再推辞不喝了。人活着就像寄生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非要奔波劳碌,到最后还怨恨人生苦短呢古往今来,无穷无尽。人间多少春花秋月,终难逃危机。你去问问齐景公,何必为人生短暂而泪沾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