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粤制抚以天章精舍山长相邀辞谢不得齿发日衰乃为五千里之行非予志也 其一》

时间: 2025-05-02 04:54:40

诗句

忽忽暮春日,茫茫五峤行。

庭前书带草,远别最关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4:40

原文展示

忽忽暮春日,茫茫五峤行。
庭前书带草,远别最关情。

白话文翻译

渐渐地,春天的暮色降临了,我在五峦之间漫步。
庭前的书本和野草,最让我感到离别的情感。

注释

  • 忽忽:形容时间的流逝或情绪的变化,意指渐渐地。
  • 暮春日:春季的末尾,指春天即将结束的时节。
  •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 五峤:五座山峦,象征险阻和遥远的旅程。
  • 书带草:书籍和庭前的野草,象征着读书的环境和自然的生机。
  • 远别:远离和别离,表达对离别的感慨。
  • 关情:牵挂、思念的情感。

典故解析

“庭前书带草”可反映出作者对书卷气的重视,书籍常常是文人雅士所追求的象征,而庭前的草则可能暗示着自然的亲切与平凡。诗中没有直白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远别”二字,可以联想到古人对离别的情感寄托,特别是在春天结束时,往往有一种惜别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全祖望(1640-1715),字子华,号天章,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自然景色,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逐渐稳定,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切体验。

诗歌鉴赏

全祖望的《东粤制抚以天章精舍山长相邀辞谢不得齿发日衰乃为五千里之行非予志也 其一》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暮色中的离别情景。诗的开头“忽忽暮春日”,通过“忽忽”一词渗出了一种惆怅与无奈,仿佛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带走了春天的美好。接着“茫茫五峤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人生旅途的艰辛和遥远。诗人在自然的广阔中,感受到的却是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最后两句将视线转向庭前的书籍与野草,书的象征让人想到知识与文化的传承,而野草则传达出亲近自然的质朴情感。全诗在自然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未来的无奈期待,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忽暮春日:诗人感受到暮春的气息,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2. 茫茫五峤行:在五座山间行走,象征着漫长而孤独的旅途。
  3. 庭前书带草:书本和草相映成趣,表现出诗人对文化和自然的热爱。
  4. 远别最关情:离别之情最为深重,表达出对离去的无奈和对故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旅途相结合,通过“五峤”展现人生的艰难。
  • 对仗:如“书带草”与“远别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情感的深厚。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结束与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生机,寓意着新生与变化。
  • 五峤:代表旅途中的艰险与遥远,象征人生的不易。
  • 书与草:书本象征知识,草则象征自然的平凡与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忽忽”一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轻松
    C. 惆怅
    D. 愤怒

  2. “庭前书带草”中,书本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知识与文化
    C. 离别
    D. 自然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王维以“空山新雨后”描绘山水之美,情感透出宁静;而全祖望则通过“茫茫五峤行”表达对离别的感慨,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祖望研究》
  • 《古诗词鉴赏方法》
  • 《全祖望诗文集》

相关查询

次韵袁起岩常熟道中三绝句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 有怀石湖旧隐 虞美人(寄人觅梅) 雪复大作六言 元日谒钟山宝公塔 灰洞 过松江 中秋后两日,自上沙回,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 除夜地炉书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足字旁的字 无施不可 贤结尾的成语 匕字旁的字 心无二用 连枝比翼 黍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暮云朝雨 山羞 提手旁的字 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耻居人下 仰人鼻息 传龟袭紫 渴爱 召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