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4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48:51
题豁然亭
作者: 曾丰 〔宋代〕
恍如仙去忘来踪,
意者骑鲸否驭风。
从使一身群有外,
委蛇双眼太虚中。
从教宝藏空华盖,
自与河沙色界融。
道是豁然犹未是,
豁然无色也无空。
这首诗写到,似乎神仙般消失无踪,无人知道我是否在骑鲸或驾驭风。即使我身在群山之中,心却早已游离在双眼的虚空里。即使让财富宝藏的空华遮盖,依然融入黄河与沙界的色彩。道理是豁然开朗,但是这又并不是真正的豁然,豁然又无色彩、也无空无。
这首诗中提到的“骑鲸”与“驭风”都是古代文人向往的自由境界,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太虚”意指佛教中的无我无相,表达了对自我与物质的超脱。
曾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为抒发个人情感,追求自然的精神境界,风格清新。
本诗写于作者在豁然亭游览时,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对自我与宇宙关系的思考,反映出当时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
这首《题豁然亭》以极具想象力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开篇“恍如仙去忘来踪”便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似乎置身于一个无拘无束的境地,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接着,诗人通过“骑鲸”和“驭风”的意象,表达了对极致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越。
在后半部分,诗人深入探讨了“豁然”的意义,指出即使看似已经豁然开朗,但内心的空虚和无色仍然存在,表现了对物质与精神的辩证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关系,探讨了自由、超脱与内心空虚的辩证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反思。
诗中“骑鲸”象征什么?
“豁然”一词在诗中最能表达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内心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