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写怀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7:32:41

诗句

昨日楚人来,前日巴人到。

入门问苍生,苍生日凋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2:41

原文展示

九日写怀 其二
作者: 邹智 〔明代〕

昨日楚人来,前日巴人到。
入门问苍生,苍生日凋耗。

白话文翻译

昨天楚国的人来访,前天巴国的人也来了。
进门后询问百姓的情况,才知道这苍生的生命正在凋亡。

注释

  • 楚人:指的是楚国的人,楚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
  • 巴人:指的是巴国的人,巴国位于今四川一带。
  • 苍生:指的是百姓、人民。
  • 凋耗:指生命的消逝、衰退。

典故解析

“楚人”和“巴人”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代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背景。楚国和巴国都曾在中国历史上有过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交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与交流。同时,提到“苍生”的凋耗,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与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智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风格上常带有一定的忧国忧民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诗人在这个时候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普通人生活的艰难,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诗人提到楚人和巴人的到访,这不仅是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描绘,也是对人际交往的描述。随后,诗人转入对苍生的关心,提出“苍生日凋耗”的问题,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艰辛。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但情感上却十分深邃。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在节日的氛围中,诗人并未沉浸在欢乐之中,而是以忧伤的眼光看待人间的苦难,表现出一种反思和警醒。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苍生的关怀与同情。这种情感的深刻性和普遍性,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日楚人来
    昨天有来自楚国的人来访,暗示着交流与联系。

  2. 前日巴人到
    前天又有巴国的人到来,呈现出一种频繁的交往状态。

  3. 入门问苍生
    进门后,诗人询问普通百姓的情况,体现出对民生的关心。

  4. 苍生日凋耗
    了解到百姓的生命正在衰退,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楚人”和“巴人”形成了对仗,增添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苍生的“凋耗”像人一样被赋予了生命的状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意象分析

  • 楚人、巴人: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人际关系,暗示着多元的社会。
  • 苍生:象征着普通人,反映出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关注。
  • 凋耗:隐喻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人”和“巴人”分别代表什么?

    • A. 两个国家的人
    • B. 两个历史人物
    • C. 两种文化
    • D. 两个节日
  2. 诗中提到的“苍生日凋耗”指的是什么?

    • A. 生命的繁荣
    • B. 普通人的生存状况
    • C. 自然的变化
    • D. 节日的庆祝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注什么?

    • A. 个人情感
    • B. 社会现状
    • C. 自然风光
    • D. 历史事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动荡与普通民众的困苦,表现出深厚的忧国情怀。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查询

越女镜心(别席毛莹) 雪中六解 观灯口号 惜红衣·吴兴荷花 齐天乐·蟋蟀 平甫放三十二鸥于吴松余不及与盟 古乐府 送左真州还长沙 丁已七月望湖上书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淅淅飒飒 包含转的词语有哪些 排除万难 商店 举世莫比 彑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探骊得珠 有求辄应 風字旁的字 种结尾的成语 曰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棱柱 棴常 百样玲珑 贺岁片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