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中秋夜作去年今夕仆自北关过吴兴》

时间: 2025-07-28 15:50:46

诗句

明月同千里,寒乡又一秋。

床随桧阴侧,巾与桂香浮。

此夕山中趣,它年霅上游。

诸儿皆楚语,老子自商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50:46

原文展示:

明月同千里,寒乡又一秋。 床随桧阴侧,巾与桂香浮。 此夕山中趣,它年霅上游。 诸儿皆楚语,老子自商讴。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耀千里,寒冷的家乡又迎来了一个秋天。 床铺随着桧树的阴影而倾斜,头巾上飘着桂花的香气。 今晚在山中的趣味,将成为未来在霅上的回忆。 孩子们都说着楚地的方言,而我独自吟唱着商调的歌曲。

注释:

  • 明月同千里:形容月光普照,千里共婵娟。
  • 寒乡:指作者的家乡,寒冷之地。
  • 桧阴:桧树的阴影。
  • 桂香:桂花的香气。
  • 霅上: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未来计划去的地方。
  • 楚语:楚地的方言。
  • 商讴:商调的歌曲,古代音乐的一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东野,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此诗作于中秋之夜,作者回忆去年此时在吴兴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之夜,作者回忆去年此时在吴兴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对月、桂、桧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对月、桂、桧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首句“明月同千里”即展现了中秋之夜月光的普照,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次句“寒乡又一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乡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后两句通过对床、巾的描写,以及对山中趣味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楚语和商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自豪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中秋思乡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月同千里:首句即展现了中秋之夜月光的普照,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2. 寒乡又一秋:次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乡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3. 床随桧阴侧:通过对床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宁静与舒适。
  4. 巾与桂香浮:通过对巾的描写,以及桂香的浮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5. 此夕山中趣:通过对山中趣味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6. 它年霅上游:通过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
  7. 诸儿皆楚语:通过对楚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自豪。
  8. 老子自商讴:通过对商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月同千里”中的“同千里”比喻月光的普照。
  • 拟人:如“床随桧阴侧”中的“随”字赋予床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诸儿皆楚语,老子自商讴”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对月、桂、桧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对床、巾的描写,以及对山中趣味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楚语和商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自豪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团圆和思念。
  • 桂香:象征着中秋的气息和美好的生活。
  • 桧阴: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舒适。
  • 楚语:象征着家乡的文化和情感。
  • 商讴:象征着个人的情感和抒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月同千里”中的“同”字是什么意思? A. 相同 B. 一起 C. 如同 D. 共同
  2. 诗中“寒乡又一秋”中的“寒乡”指的是什么? A. 寒冷的地方 B. 作者的家乡 C. 寒冷的季节 D. 寒冷的天气
  3. 诗中“床随桧阴侧”中的“随”字是什么意思? A. 跟随 B. 随着 C. 随意 D. 随便
  4. 诗中“诸儿皆楚语”中的“楚语”指的是什么? A. 楚地的方言 B. 楚地的语言 C. 楚地的文化 D. 楚地的习俗

答案:

  1. C. 如同
  2. B. 作者的家乡
  3. B. 随着
  4. A. 楚地的方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是中秋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赵蕃《中秋夜作去年今夕仆自北关过吴兴》:两者都是中秋之作,但苏轼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而赵蕃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诗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梦怀 减字木兰花 其八 邯郸遣兴 减字木兰花 夜诵山谷词,率拈小调寄陈寅恪广州 减字木兰花 为席靖庵题吹箫图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减字木兰花·安禅聚落 减字木兰花 夜来香 减字木兰花 其一 蓝裙子 减字木兰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谋事在人 望风希指 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靓饰 有机可乘 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步行 瓜字旁的字 不识闲儿 竹字头的字 辛字旁的字 包含暗的成语 僛舞 民不聊生 甘字旁的字 今兹 病从口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