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5:04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冰雪肌肤,靓妆喜作梅花面。
寄情高远。不与凡尘染。
玉立峰前,闲把经珠转。
秋风便。雾收云卷。
水月光中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如冰雪般的肌肤,妆容如梅花般美丽。她的情感寄托在高远的境界上,不与世俗的尘埃相沾染。她亭亭玉立于山峰之前,悠闲地把手中的经珠转动。秋风吹来,雾气散去,云卷云舒,水月间的光辉中映现出她的身影。
注释:
- 冰雪肌肤:形容女子的肌肤洁白如冰雪。
- 靓妆:美丽的妆容。
- 梅花面:比喻面容清丽,像梅花一样。
- 寄情高远:将感情寄托在高远的地方,意指追求理想。
- 玉立:形容女子身姿优美,像玉一样。
- 经珠:指念珠,用于修行时计数。
- 秋风便:秋风吹来,表明季节的更替。
- 水月光中见:在水的倒影和月光的照耀下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谦,字子谦,号雪窗,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诗词闻名,作品多以清新婉约著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上流行诗词,尤其是描写女子的美丽及其高洁情操的作品。作者在此词中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充满优雅与清新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词中通过描绘女子的冰雪肌肤和梅花般的妆容,传达了对美的赞美。女子不仅外表美丽,其内心同样追求高远,不愿与世俗事物沾染,这种高洁的情操令人感动。
此外,词中“玉立峰前”一语,展现了女子的优雅气质,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作者在描绘自然景象时,使用了“秋风便”、“雾收云卷”等语句,细腻地捕捉到四季更替的微妙变化,增添了词的意境深远。在“水月光中见”中,水与月的结合,使得女子的形象更加灵动而富有诗意,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超然的美。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个体美的描绘,又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冰雪肌肤,靓妆喜作梅花面:女子的肌肤如冰雪般洁白,妆容如梅花般妩媚,形象鲜明。
- 寄情高远。不与凡尘染:她的情感寄托在高远的理想上,不愿与世俗的污浊相染。
- 玉立峰前,闲把经珠转:她优雅地站在山峰前,悠闲地转动手中的经珠,表现出一种淡然和从容。
- 秋风便。雾收云卷:描绘了秋风吹来的景象,雾气渐渐消散,云朵也随之卷起,展现出自然的变化。
- 水月光中见:在水的倒影和月光的映照下,可以看到她的身影,暗示了一种虚幻而美丽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肌肤比作冰雪,妆容比作梅花,形象生动。
- 拟人:在“秋风便”、“雾收云卷”中,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行为,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高洁情操的向往,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展示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雪:象征纯洁、高雅。
- 梅花:象征坚韧、清高,寓意女子的美丽与高洁。
- 经珠:象征修行与静心,暗示一种内在的修养。
- 秋风:象征季节变化,也暗示人生的流转。
- 水月:象征虚幻与真实的交织,体现了美的瞬息万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冰雪肌肤”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冬天的景象
- B) 女子的肤色
- C) 雪花的形态
-
“寄情高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不屑一顾
- B) 追求理想
- C) 对世俗的依赖
-
“水月光中见”中的“水月”象征什么?
答案:
- B) 女子的肤色
- B) 追求理想
- B) 梦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向子谦的《点绛唇》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内心的情感,但向子谦更注重自然的描写与高洁的追求,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与复杂,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的学术论文及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