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杨柳枝二首》

时间: 2025-08-10 03:42:12

诗句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03:42:12

原文展示:

杨柳枝二首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一树衰残委泥土,
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
柳宿光中添两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第一首:
一树杨柳在春风中摇曳,枝条繁多,柔嫩得像金丝一般。
在永丰的西角,荒凉的园子里,整天没有人来照看它,归属却无人知晓。

第二首:
一树柳枝已经衰败,沉淀在泥土之中;
而那两根枝条却依旧光彩照人,直插天庭。
我相信,今春之后,这柳树下的光影中,必将增添两颗星星。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命的复苏。
  • 嫩于金色软于丝:形容柳条非常柔软,嫩绿的颜色比金色还要柔和。
  • 永丰西角:指地名,表示一个特定的地点。
  • 无人属阿谁:无人关心或照顾,归属不明。

典故解析:

  • 柳树:在中国文化中,柳树常常象征着离别、思念和柔情,特别是在春天,柳树的生长常被用来寄托情感。
  • 光中添两星:暗示柳树的生命力,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光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著称,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白居易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他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两首《杨柳枝》以柳树为主题,通过对比春天的生机与秋冬的衰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思考。第一首诗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繁盛,生动地展现了春风吹拂下的生机盎然,似乎是对生命的赞美。然而,在这繁华背后,诗人透出一丝孤寂,柳树所在的荒园,尽管充满生机,却无人问津,似乎暗示着生命的孤独与无奈。

第二首则转向对衰败的反思,尽管柳树已经衰残,却依然有两枝荣耀地生长,象征着希望与生机。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悲凉中仍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最后一句“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则寓意着春天的复苏与新生,尽管生命不可避免地经历衰老,但新生的希望总在。

白居易通过对柳树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深刻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思考,感受到生与死、荣与衰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树春风千万枝:描绘了春天的柳树,生机勃勃,展现出繁盛的景象。

  2. 嫩于金色软于丝:比喻柳枝的柔软和嫩绿,营造出一种温柔的自然气息。

  3. 永丰西角荒园里:设定了诗的背景,突显孤独感。

  4. 尽日无人属阿谁:表达了柳树虽然生机盎然,但无人照顾的寂寞。

  5. 一树衰残委泥土:转向衰败,描绘柳树的衰老与无奈。

  6. 双枝荣耀植天庭:尽管衰败,依然有光彩的生长,象征着希望。

  7. 定知玄象今春后:预示着未来的变化与希望。

  8. 柳宿光中添两星:暗示着未来的生机与希望,柳树的光辉再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的柔嫩比作金色和丝,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属阿谁”的表述,赋予柳树以情感。
  • 对仗:如“嫩于金色,软于丝”,增强了诗的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生命的轮回与无常,春天的生机与秋冬的衰败并存,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通过柳树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新生与希望。
  • 杨柳:象征柔情与离别。
  • 荒园:隐喻孤独与被遗忘。
  • 泥土:象征生命的根基与衰败。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杨柳”象征着什么?
    A. 荣耀
    B. 离别与思念
    C. 繁荣
    D. 孤独

  3. 诗中“定知玄象今春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宿命感
    B. 绝望
    C. 希望
    D. 迷茫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柳枝词》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描写春天,体现了自然的滋润与生命的复苏,情感基调更为欢快。
  • 《柳枝词》:表达柳树的柔情,与《杨柳枝二首》相呼应,展现了对柳树的细腻情感。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在描写自然时,既有对生命的热爱,也有对衰败的思考,反映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1. 《白居易诗文集》
  2. 《唐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三十八首 其二十七 浣溪沙 阅彊村词,忆及望予南归,悬榻以待者经岁,中间数寄词相问,凄然有作。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一 寄丁小玲君 浣溪沙 秋景将阑,菊花萧瑟,客中相对,倍觉凄然 浣溪沙 春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鸾分凤离 爪字旁的字 玉立亭亭 唱沙作米 联手 兴亡继绝 追悔莫及 潜骸窜影 欠字旁的字 闭经 竹字头的字 圣品 立刀旁的字 小月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