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2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25:42
除忠州,寄谢崔相公
白居易 〔唐代〕
提拔出泥知力竭,
吹嘘生翅见情深。
剑锋缺折难冲斗,
桐尾烧焦岂望琴。
感旧两行年老泪,
酬恩一寸岁寒心。
忠州好恶何须问,
鸟得辞笼不择林。
全诗翻译:
将我从泥沼中提拔出来,虽知力已竭;
吹嘘自己拥有翅膀,却只见内心情深。
剑锋虽缺,难以冲击斗争的激烈;
桐尾已烧焦,又怎能指望奏响琴音?
感伤往昔,泪水两行流淌,年华已老;
酬谢恩情,心中一寸如岁寒般温暖。
忠州的好坏何必去问,
鸟儿得以辞笼,自然不再挑剔林木。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社会关怀而广受欢迎。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爱情、田园等,尤其以乐府诗闻名。
此诗作于白居易被贬忠州期间,表达了他对崔相公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情感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除忠州,寄谢崔相公》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诗作。诗中,白居易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崔相公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诗人从艰难处境中被提升出来的辛酸与无奈。“提拔出泥知力竭”描绘了他在艰苦环境中努力挣扎的场景,而“吹嘘生翅见情深”则揭示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音乐和美好生活的渴望,但因现实的困境而感到无望。“剑锋缺折难冲斗”与“桐尾烧焦岂望琴”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斗志的受挫,后者则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因遭受磨难而失去生机。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忠州的复杂情感,尽管身处逆境,诗人依然选择了不去过多纠结于忠州的好坏,反而更强调了自由和选择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超然的心境。
全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恩情的感激、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自由与选择的向往,反映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