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3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36:19
原文展示: 赠无了禅师 周朴 〔唐代〕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 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 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
白话文翻译: 不学世俗所珍惜的,这是为何无了公。 灵匡虚院之外,虎迹在乱山中。 昼夜必然相连离去,古今谁敢相同。 禅的情感岂能轻易问,问答更是无穷无尽。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朴是唐代诗人,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禅宗思想。这首诗是赠给无了禅师的,表达了对禅师超脱世俗、深邃禅理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周朴访问无了禅师的寺庙时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对禅师修行境界的赞叹和对禅理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无了禅师修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禅师超脱世俗、深入禅理的形象。诗中“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一句,以虎迹象征禅师的修行之地虽险恶却充满生机,体现了禅师不畏艰难的精神。后两句“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则表达了禅理的深奥和无尽,强调了禅修的不可言说性和无穷探索的可能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无了禅师超脱世俗、深邃禅理的敬仰,以及对禅修深奥和无尽探索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虎迹乱山中”象征什么? A. 禅师的修行环境 B. 世俗的纷扰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A
诗的最后一句“问答更无穷”表达了什么? A. 禅理的浅显 B. 禅理的深奥和无尽 C. 禅理的简单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