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5:05
九日感事三首 其二
作者: 刘崧 〔明代〕
钟步时传警,新安久被围。
乡山孤垒在,戍卒几人归。
夜月喧鸣柝,秋霜裂战衣。
艰危依主将,羽檄夜频飞。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中的紧张情景。钟声传来警报,新安城已经被围困很久了。乡村的山中孤零零的哨所存在着,但守卫的士兵却寥寥无几。夜晚的月光下,城墙上响起了警报,秋天的霜冻使战士的衣服都被撕裂。艰难险阻全指望主将,战书和命令在夜间频频传递。
诗中提到的新安城曾是明代防御外敌的重要城池,反映了当时战事频繁、民众生活困苦的现实。同时,提及的“秋霜”与“夜月”也象征着战斗的寒冷与孤寂。
刘崧,明代诗人,生活在战乱时期,以抒发民生疾苦和忧国忧民为主题,作品常带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悲壮情怀。
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此时正值战乱,诗人以重阳的节日为背景,表达他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九日感事三首 其二》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乱的残酷与士兵的孤独。诗人以“钟步时传警”开篇,引入紧张的气氛,随即通过对新安被围的叙述,揭示了战事的严峻。诗中的“乡山孤垒”与“戍卒几人归”对比鲜明,突显了守城的士兵的孤独与无助。夜晚的“月”与“鸣柝”构成了寂静中突显的警觉,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而“艰危依主将,羽檄夜频飞”则表现出士兵们对指挥官的依赖,传递出一种对主将的信任与期望。诗人在此不仅描写了战争的悲惨景象,更深刻揭示了人们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希望。整首诗在节奏上严谨有序,情感上层层递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士兵命运的关注,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孤独,传递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中“新安”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新乡
B. 新安城
C. 新都
D. 新河
“夜月喧鸣柝”中的“鸣柝”是什么意思?
A. 鸣响的号角
B. 警报声
C. 驱赶的声音
D. 战斗的号角
本诗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A. 田园生活
B. 战争的残酷与孤独
C. 风景优美
D. 家庭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