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洛阳》

时间: 2025-05-06 02:34:59

诗句

千年河岳控喉襟,一日神州见陆沉。

已为操琴感衰涕,更须同辇梦秋衾。

城头大匠论蒸土,地底中郎待摸金。

拟就天公问翻覆,蒿莱丹碧果何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4:59

诗词名称: 洛阳

作者: 元好问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千年河岳控喉襟,一日神州见陆沉。
已为操琴感衰涕,更须同辇梦秋衾。
城头大匠论蒸土,地底中郎待摸金。
拟就天公问翻覆,蒿莱丹碧果何心?


白话文翻译:

在千年的河山中,深深地掌控着我的心绪,
一朝之间,华夏大地却见陆沉。
我已因弹琴而感到伤感落泪,更需同伴共享梦中秋夜的温暖。
城头的工匠在讨论蒸土的事宜,地底的中郎正在等待摸金。
我想向天公询问这些翻覆的事情,
那蒿草与丹青交错的果实又是何等的心思?


注释:

字词注释:

  • 河岳:指山河,象征着国家的山河。
  • 控喉襟:控制心绪,喉咙紧缩,表明情感的压抑。
  • 陆沉:陆地沉没,暗指国家的动荡。
  • 操琴:弹琴,表达情感的方式。
  • 同辇梦秋衾:共同分享梦境和温暖的床褥。
  • 城头大匠:指建造者,可能暗指国家的建设者。
  • 摸金:古代寻宝的行为,隐喻对未来的探索。
  • 天公:天上的神灵,象征对命运的询问。
  • 蒿莱丹碧:草木的颜色,象征生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典故解析:

  • 蒿莱:指生长在荒地的植物,象征贫瘠和困境。
  • 诗中提到的“梦秋衾”可以与古代文人对秋天的怀念相联系,常常象征着温暖的情感和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250年-1320年),字仲明,号天问,元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诗词结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深刻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洛阳》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述对国家河山的感慨,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洛阳》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与复杂的意象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画面。诗中“千年河岳控喉襟”一句,直白而有力地揭示了诗人对祖国大地的深厚眷恋与忧虑。诗人用了“陆沉”来形容国家的衰败,展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痛心。接下来的“已为操琴感衰涕”,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脆弱,更引申出对国家命运的感伤。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城头大匠与地底中郎的情景,反映出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与对未来的无奈。最后,提出“拟就天公问翻覆”,更是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体现了一种对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平静中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的思索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心中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年河岳控喉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厚情感。
  2. 一日神州见陆沉:用“陆沉”比喻国家的动荡与衰落。
  3. 已为操琴感衰涕:因琴声而感伤,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国家命运的联系。
  4. 更须同辇梦秋衾:渴望与他人共享温暖的梦境,表现出孤独感。
  5. 城头大匠论蒸土:描绘社会建设者的忙碌与无奈。
  6. 地底中郎待摸金:暗示对未来的探索与渴望。
  7. 拟就天公问翻覆:向神灵询问历史的变迁,表现出对命运的思考。
  8. 蒿莱丹碧果何心:对生命的复杂性与内心情感的探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陆沉”比喻国家的衰落。
  • 对仗:例如“已为操琴感衰涕”与“更须同辇梦秋衾”,形成对称的意象。
  • 拟人:将历史的翻覆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召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迷茫,最终升华为对生命与历史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岳:象征着祖国的山河,体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 :象征着文人的情感表达与内心的孤独。
  • 秋衾:象征着温暖与安宁的梦想。
  • 蒿莱:象征着贫瘠与困境,反映出社会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年河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 D. 对个人的孤独
  2. “陆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国家繁荣
    • B. 国家动荡
    • C. 个人成就
    • D. 自然灾害
  3. 诗中提到的“天公”象征什么?

    • A. 自然力量
    • B. 命运的询问
    • C. 个人的愿望
    • D. 历史的变迁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对比元好问的《洛阳》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失落感,而元好问则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重赋白兔 送张殿丞吉甫知资阳 丞相二章 送李殿丞通判处州 张法曹归阙 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晚归闻韩子华见访 依韵吴冲卿秋虫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十首·远山 送薰传秀才之汝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肿的词语有哪些 大红日子 极重难返 父字头的字 高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行危 玉成其事 户字头的字 札尔 软烂 斗称 包含贶的词语有哪些 壮士断腕 三瓦两巷 亲冒矢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