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3:47
依韵吴冲卿秋虫
作者:梅尧臣
梧桐叶未老,露滴玉井床。
秋虫如里胥,促织何苦忙。
苒苒机上丝,入夜为鼠伤。
织妇中夕起,投梭重徊徨。
那闻草根声,膏入然肝肠。
天子固明圣,措意如陶唐。
下民唯力穑,不见田畴荒。
岂知裒敛人,督责务健强。
所以机中女,心斗日月光。
年年租税在,聒耳信已常。
哀哉四海人,无不由此戕。
吴侯当厅时,静坐爱初凉。
方将同佳人,欢乐举杯觞。
繁鸣杂螇螰,感怆情不皇。
况蒙朝家恩,兄弟登俊良。
意虑宜恤物,以慰众所望。
今者秋虫篇,不异七月章。
梧桐树的叶子还未枯老,露水滴在玉井的床上。
秋虫像是里胥(古代官吏),促织(蟋蟀)真的何必忙碌呢?
机上的丝线逐渐细腻,夜深时又被鼠害所伤。
织女在夜里起来,投梭后又徘徊不定。
那草根声传来,仿佛刺入心肝。
天子果然明智圣明,施政如同古代的陶唐。
可怜的百姓只是靠自己的力量耕作,却看不到田地的荒芜。
岂会知道那些聚敛财物的人,督促百姓要健康强壮。
因此机中女子,心中斗争如同日月光辉。
年年征收的租税不断,耳边聒噪的声音已成常态。
哀哉四海之人,谁能逃得此劫难。
吴侯当政时,静坐享受初秋的凉意。
正准备与佳人共饮,举杯欢庆。
繁杂的虫鸣声,令人心伤情不自禁。
更何况还蒙受朝廷的恩惠,兄弟们都能得到提拔。
应当关心民生,以安慰大家的期望。
如今这首秋虫的诗篇,与七月的篇章并无二致。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律诗见长,风格清新,常有对社会百态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常常反映民间生活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依韵吴冲卿秋虫》是梅尧臣在秋天时节所作,诗中描绘了秋虫的鸣叫与社会百姓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统治者的期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用秋虫的声音隐喻民间疾苦,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梅尧臣的《依韵吴冲卿秋虫》不仅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开篇用梧桐树和露水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秋季氛围。接着通过秋虫的鸣叫,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无奈。诗中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那种既美好又令人惆怅的情景。
随后,诗人转向对社会的思考,提到天子明圣,却未能关心田地的荒芜,表现了对统治者的批评。诗人以“岂知裒敛人”来揭示社会的矛盾,强调了在经济重压之下,普通百姓的生活艰难。同时,诗中“哀哉四海人”的感叹,展现出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最后,诗人描绘吴侯的生活与欢乐,似乎在对比统治者的安逸与百姓的苦难,反映出社会的不公与阶层的对立。整首诗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中交织,展现了梅尧臣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虫的鸣叫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统治者的期望,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生活的艰辛,展示了梅尧臣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促织”指的是什么?
A. 蟋蟀
B. 蚂蚁
C. 螳螂
D. 瓢虫
“年年租税在,聒耳信已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忧伤
诗中的“天子固明圣”指代什么?
A. 普通百姓
B. 统治者
C. 农民
D. 织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