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5:24
入关有诏勿苛留,乡部纷纷更有求。
民死岂关官长事,岁饥空使庙堂忧。
简田比日灾为甚,报政今年课最优。
远近庶司无失职,欲从何处问侵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切。诗中提到,入关时有诏书,不要苛求地方官员,但各地乡村依然纷纷向上请求帮助。百姓的生死与官员的权利并没有多大关系,尤其是在饥荒年间,反而增加了朝廷的忧虑。比起往年,田地的灾难更加严重,而今年的赋税政策却异常优待。地方官员没有失职,但我们该从何处去询问那些侵占民利的人呢?
作者介绍:惠周惕,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见长,常以现实题材反映社会问题,作品关注民生,忧国忧民。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清代,当时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这首诗以清晰的结构和直白的语言,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困境与官民关系的复杂性。诗人用“入关有诏勿苛留”开篇,指出清朝统治者希望对地方官员宽容,但现实中却并非如此。乡村的求助涌现,显示出民众生活的艰难,而“民死岂关官长事”的句子直接揭示了官员与百姓之间的冷漠关系,强调了官员的责任缺失。
接下来的“岁饥空使庙堂忧”,则是对当时饥荒情况的反映,饥荒不仅影响了民众的生计,也给统治者带来了政治压力。而“简田比日灾为甚”,则说明了田地的灾难与往年相比愈发严重,令人忧虑。最后两句“远近庶司无失职,欲从何处问侵牟”,表现了诗人对如何处理官员与民众之间利益纠葛的无奈,反映出一种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如“民死岂关官长事”与“庙堂忧”,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官民间的关系疏离。同时,诗中也运用了排比,例如“远近庶司无失职”,增强了语气的力度。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现实的深刻描绘,表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与对官员失职的批评,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入关有诏”的意思是:
A. 清朝入关时有命令不要苛求地方官
B. 清朝入关时对民众十分宽容
C. 清朝入关时对地方官员进行严厉的审查
“民死岂关官长事”中的“官长”指的是:
A. 乡村的长官
B. 官员对民众的责任
C. 官员的职位
诗中的“庙堂”是指:
A. 庙宇
B. 朝廷
C. 乡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咏史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