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六字令 促织》

时间: 2025-04-29 18:58:06

诗句

愁。

草际凄凄诉不休。

良夜永,织就一庭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8:06

原文展示:

十六字令 促织
愁。草际凄凄诉不休。良夜永,织就一庭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愁苦的心情。在草丛边,悲伤的虫鸣诉说着无尽的忧愁。在这个漫长的夜晚,秋天的情景如同织就的一幅画。

注释:

字词注释:

  • :忧愁、忧虑的情感。
  • 草际:草的边缘,指草丛。
  • 凄凄:形容声音悲伤、凄凉。
  • 诉不休:诉说不停,表达了无尽的愁苦。
  • 良夜:美好的夜晚。
  • 织就:编织而成,形容景色如同被纺织出来的。
  • 一庭秋:形容秋天的氛围,如同在一个庭院中。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促织”即秋虫,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和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1638-1712),清代诗人,字文卿,号白云,生于江苏。王策擅长诗词,尤其在小令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十六字令 促织》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十六字令 促织》通过简短的词句,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浓厚的秋意。开头的“愁”字,直接点明了情感的基调,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接着,“草际凄凄诉不休”,在描绘虫鸣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愁苦。虫鸣声仿佛是在倾诉秋的寂寥和孤独,令人不禁联想到秋天的萧条与人心的孤独。

“良夜永”一句,诗人借用夜晚的悠长,来映衬内心的思绪绵延,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最后一句“织就一庭秋”,不仅描绘出秋天的美丽,更隐喻着诗人在忧愁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向往。整体看,这首词虽然字数不多,但情感深邃,意境悠长,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情感的直接表露,开篇即点明诗人心境。
  • 草际凄凄诉不休。:通过虫鸣描绘环境,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良夜永,:强调夜晚的漫长,暗示思念和愁苦的延续。
  • 织就一庭秋。:将秋的景象与情感相结合,表达对秋天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虫鸣被赋予了诉说情感的能力,使得自然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如“良夜永”与“织就一庭秋”,构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寻,传达了孤独与思念的双重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际: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生命的流逝。
  • 虫鸣:表现孤独和思念,秋虫的声音是秋天的特征。
  • 良夜:象征宁静的时光,然而却是思索的长夜。
  • 一庭秋:象征丰收与美丽,但也带有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字的含义是什么?
    A. 快乐
    B. 忧愁
    C. 生气

  2. “草际凄凄诉不休”中“诉不休”指的是什么?
    A. 吵闹
    B. 诉说不停
    C. 结束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生活的思考与孤独的情感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策的《促织》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涉及了夜晚与思念,但李白更多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策则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秋的意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策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情感的表达与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轻筠阁旧韵示江萍 踏莎行 踏莎行 绣床凝思 踏莎行 虎丘试剑石 踏莎行 冬夜听歌 踏莎行 踏莎行 题篱下寻秋图,悼景姜也 踏莎行 和蛰堪兄 踏莎行 踏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过情之誉 糹字旁的字 鸟惊鱼溃 黄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有心人 角逐场 迭床架屋 霜实 慎小事微 鼎字旁的字 欺猾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徒言 包含阮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