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2:36
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
作者: 曹邺
万里一孤舟,春行夏方到。
骨肉尽单羸,沉忧满怀抱。
羁孤相对泣,性命不相保。
开户山鼠惊,虫声乱秋草。
白菌缘屋生,黄蒿拥篱倒。
对此起长嗟,芳年亦须老。
恩门为宰相,出入用天道。
忽于摧落间,收得青松操。
全家到江陵,屋虚风浩浩。
中肠自相伐,日夕如寇盗。
其下有孤侄,其上有孀嫂。
黄粮贱于土,一饭常不饱。
天斜日光薄,地湿虫叫噪。
惟恐道忽消,形容益枯槁。
古人于黄雀,岂望白环报。
奉答恩地恩,何惭以诚告。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流亡生涯中的孤独与忧伤。他在万里之外乘坐一只孤舟,春天出发到达夏天,孤苦无依的感觉伴随着对亲人的思念。他感到身心俱疲,愁苦满怀,面对孤独的生活只能流泪。诗中描绘了秋虫的鸣叫、白菌的生长,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芳华易逝,让他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他提到自己曾经的恩宠,如今却落得如此境地,感慨万千。随着全家来到江陵,房子空荡荡的,心中苦闷如同被劫匪侵袭。他的孤侄与孀嫂相依为命,生活困顿,粮食价格低得令人心痛,日常的生活难以维持。最后,他对自身的处境感到恐惧,担心一切将会消逝,惟有诚恳的心态来应对生活的艰辛。
作者介绍:曹邺是唐代的诗人,生于动乱时期,生活经历了很多波折,作品常带有对人生苦难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流亡生活之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写孤舟、虫声、秋草等意象,展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的悲凉和无助。诗中反复强调的“孤”和“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悲伤色彩。作者用“万里一孤舟”引入,勾勒出他远离故土的孤独状态。接着,诗人通过对周围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内心的沉重。虫声和秋草的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也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在后半部分,作者以家庭的困境为中心,描述了家中亲人的相依为命和艰难的处境,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哀。他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人感受到深切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离散、艰难生活的深刻感受,展现了人在逆境中的无奈与坚持。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亲情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着什么?
“黄粮贱于土”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