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4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43:30
题舒乡
作者: 曹邺 〔唐代〕
功名若及鸱夷子,必拟将舟泛洞庭。
柳色湖光好相待,我心非醉亦非醒。
如果我能获得像鸱夷子那样的功名,我一定会想要乘船游览洞庭湖。
湖边的柳树和湖水的景色如此美好,我的心情却不是醉酒,也不是清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鸱夷子在古代文人中常被用来象征成就与理想,诗中提及其名,表明作者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同时,洞庭湖作为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常被文人墨客吟咏,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少有名气,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作者在舒乡的游历中,正值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思考。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感受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功名的渴望与现实的困惑。
《题舒乡》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对功名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通过对“鸱夷子”的提及,传达出一种对伟大理想的向往,暗示了作者希望获得像鸱夷子那样的成就。然而,随后的句子则转向了现实的反思,作者虽然想要泛舟洞庭湖,享受自然之美,却又陷入了复杂的内心世界。
“柳色湖光”描绘了湖边春日的美丽景象,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而“我心非醉亦非醒”则表达了一种模糊的心理状态,既不全然陶醉于自然之美,也不完全清醒于功名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这种内心的挣扎使得诗歌更具深度,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功名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困惑,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反映出唐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鸱夷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理想与成功
C. 自然风光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上海
B. 湖南
C. 北京
“我心非醉亦非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A. 完全清醒
B. 恍惚的状态
C. 深度沉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