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7:4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5:39
嫋嫋春风送度关,
娟娟霜月照生还。
迟留岁暮江淮上,
来往君家伯仲间。
未厌冰滩吼新洛,
且看松雪媚南山。
野梅官柳何时动,
飞盖长桥待子闲。
春风轻柔地送走了寒冷的关口,明亮的霜月照耀着归来的旅客。年末时分,我在江淮一带逗留,来往于你我之间的亲戚朋友。对新洛江的冰滩吼声依然没有厌倦,且看那松树与雪景交映的南山。野梅和官柳何时才能发芽呢?长桥上的飞盖正等待着你悠闲的身影。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诗歌创作常常反映其个人经历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正值岁末,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对亲友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仍然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在描写春风和霜月的同时,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前两句以“春风”和“霜月”开头,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清冷的意境,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却又夹杂着冬天的寒意。接着,诗人转入对江淮的描写,流露出对故乡和亲友的挂念。诗中“未厌冰滩吼新洛”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最后,诗句“飞盖长桥待子闲”则寄托了对友人的期待,表现了诗人渴望相聚的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春风、霜月、冰滩等自然元素,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季更替中的情感变迁,展示出他深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亲友的思念,展现了在岁末时分对未来的期盼和希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春风”主要象征什么?
A. 寒冷
B. 希望
C. 迷茫
答案:B
“未厌冰滩吼新洛”中“未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厌倦
B. 向往
C. 喜爱
答案:C
诗人对“飞盖长桥”的期待是出于对谁的思念?
A. 朋友
B. 家人
C. 自己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