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叠》

时间: 2025-07-27 02:55:01

诗句

浮休叹柳斫为薪,子美怜梅傍战尘。

只愿玉关烽燧息,老身长作看花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2:55:01

原文展示

浮休叹柳斫为薪,子美怜梅傍战尘。只愿玉关烽燧息,老身长作看花人。

白话文翻译

我感慨于那些柳树被砍来做柴火,李白对梅花在战乱中仍然美丽而心生怜惜。我只希望边关的烽火能够平息,老了可以安心地做一个看花的人。

注释

  • 浮休:意指浮云,形容心情的惆怅与无奈。
  • :砍伐。
  • 子美:指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著名的唐代诗人。
  • :怜爱,怜惜。
  • :梅花,象征坚韧和美丽。
  • 战尘:战乱带来的尘土,象征动荡与苦难。
  • 玉关:指边关,古代边境防线。
  • 烽燧:烽火台,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设施。
  • 老身:年老的身体,指自己。
  • 看花人:指欣赏花卉的人,象征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子美”是李白的字,李白在历史上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的梅花诗常常表现出对梅花的喜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提到的“烽燧”则与古代战争息息相关,显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字季真,号阮亭。他的诗风受唐诗影响,语言清新,意象丰富。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乱世,诗人饱受战乱之苦,心中难免感慨。诗中通过柳树、梅花等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二叠》通过对比柳树与梅花,展现了战乱中的悲凉与美丽。开篇提到的“浮休叹柳斫为薪”,便引出一种感慨:自然之美被战争所摧毁。柳树的痛苦与梅花的坚韧形成鲜明对照,显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切感悟。

诗中后两句“只愿玉关烽燧息,老身长作看花人”,则是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希望战争能停止,自己能在花下静享岁月。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行:感叹柳树被砍伐,暗示战争对自然的破坏。
    • 第二行:李白对梅花的怜惜,反映人们在苦难中依然向往美好。
    • 第三行:表达对和平的期盼,渴望战火熄灭。
    • 第四行:想象自己老去后能过上悠闲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比:柳树与梅花的对比,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美的坚韧。
    • 拟人:对梅花的怜惜,赋予了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和战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象征脆弱与无奈,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 :象征坚韧与美丽,体现了生命的顽强。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美”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玉关”指的是?

    • A. 城市
    • B. 边关
    • C. 山川
  3. 诗人希望自己能怎样度过晚年?

    • A. 参与战争
    • B. 看花
    • C.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感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二叠》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刘克庄更强调个人的感受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梅花引·园林静 梅花引 美人弹琴图 梅花引 梅花引 梅花引 旅行 梅花引为林逸人赋 梅花引(次韵E059·房赋落梅) 梅花引·耨银云 梅花引 和赵平原催梅 天下同文 梅花引 秋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贝字旁的字 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刀笔贾竖 股肱腹心 禁运 寒结尾的成语 靣字旁的字 大气磅礴 奬助 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丁子有尾 渗淫 尢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桀奴 车模 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