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秋日五首》

时间: 2025-04-26 15:42:43

诗句

木落山寒境更幽,世间万事入搔头。

何人为广秋声赋,我欲归田蚤晚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2:43

原文展示:

次韵秋日五首 姜特立 〔宋代〕 木落山寒境更幽,世间万事入搔头。何人为广秋声赋,我欲归田蚤晚休。

白话文翻译:

树叶落尽,山间寒意更浓,环境显得更加幽静。世间的一切纷扰都让人感到烦恼,不禁搔头。有谁能写出更广阔的秋日景象的赋呢?我渴望早日归隐田园,享受宁静的生活。

注释:

  • 木落:指树叶落下。
  • 山寒:山间的寒意。
  • 境更幽:环境更加幽静。
  • 搔头:表示烦恼或思考。
  • 秋声赋:指描写秋天的赋文。
  • 归田:归隐田园。
  • 蚤晚:早晚,这里指早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在秋日感怀之作,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姜特立在秋日感怀时所作,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木落山寒”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凄凉的氛围。诗中的“世间万事入搔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烦恼,而“何人为广秋声赋”则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落山寒境更幽”:通过“木落”和“山寒”两个意象,描绘了秋日山间的幽静和凄凉。
  • “世间万事入搔头”:用“搔头”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烦恼。
  • “何人为广秋声赋”:提出疑问,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秋日景色的赞美。
  • “我欲归田蚤晚休”:明确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的渴望,希望早日摆脱世俗的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木落山寒”比喻秋日的凄凉和幽静。
  • 拟人:用“搔头”这一动作,赋予诗人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对仗:诗中的“木落”与“山寒”,“世间万事”与“入搔头”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落:象征秋日的凄凉和萧瑟。
  • 山寒:象征山间的幽静和凄凉。
  • 搔头:象征对世俗纷扰的烦恼。
  • 秋声赋:象征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秋日景色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木落山寒”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中的“搔头”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烦恼 D. 平静

  3. 诗中的“何人为广秋声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城市生活 B. 田园生活 C. 官场生活 D. 战争生活

答案: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以秋日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间秋日的描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牧《秋夕》与姜特立《次韵秋日五首》:两者都以秋日为背景,但杜牧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而姜特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姜特立的诗歌。

相关查询

发成都三首 读和议成赦文作 出游 草堂 水调歌头 鹊桥仙 如梦令 夜游黄鹤楼遇道人 小龙驹 清和既望月下偕诸生夜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点底的字 审权 刀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天衣无缝 天生天化 鲜浓 倒八字的字 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丿字旁的字 包含登的词语有哪些 木杨城 春笋怒发 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面不改色 无功受禄 卖零工夫 土流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