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4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43:49
送田校理知晋州
—— 司马光
铨筦萃贤豪,夫群主剧曹。
长才沛余裕,众论蔚推高。
逮此分符贵,知无顿刃劳。
公卿如有缺,不独赐金褒。
送别田校理前往晋州。
在选拔和任用人才的过程中,贤能之士汇聚一堂,众人都在议论他的重要性。
他的才能与智慧都极为丰富,大家的讨论也都推崇他。
如今他获得了这样宝贵的机会,知道自己不会懈怠与努力。
如果公卿们有缺失,所需的荣誉不仅仅是金钱的奖励。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是“古文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风清新,常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映社会现实。
这首诗写于田校理被任命为晋州知州之际,表达了对他前途的祝愿和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思考。诗中突显出对贤能之士的推崇和对官员职责的重视,反映了宋代政治对人才的重视及司马光对政治清明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田校理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推崇,还体现了对官员职责的明确要求。首句“铨筦萃贤豪”即直指人才的选拔与集聚,表现了作者对贤能的关注。接下来的两句则强调了田校理的才能之高,众人皆在推崇他,显示社会对才德的广泛认可。
“逮此分符贵,知无顿刃劳”展现了田校理对任命的珍惜和对前途的努力,强调了他不惧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而最后两句则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若公卿们有缺失,所需的荣誉不仅仅是金钱的奖励,反映了作者对官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道德标准的期待。
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既有对个体的赞美,也有对社会政治的思考,展现了司马光作为政治家的远见与情怀。
本诗主要采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使用了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高度赞美。
整首诗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赞美和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强调了对官员的责任感与道德标准的期待,反映出作者对政治清明的追求。
诗中“铨筦”指的是什么?
“长才沛余裕”中的“沛”字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公卿如有缺”意味着什么?
可以将该诗与王安石的《梅花》进行比较。两者均表达了对才德的重视,但《梅花》更偏向于个人品格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而《送田校理知晋州》则更强调社会责任与对人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