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7:55
静坐
作者: 朱翌 〔宋代〕
年来岂复为秋悲,静里端能阅化机。
风引饥乌将子下,雨催群蚁运粮归。
略无车马闲尤好,粗有诗书家亦肥。
更得干戈渐衰息,不辞长采首山薇。
近年来怎么还会为秋天的悲凉而感伤呢?静坐之中,反而能领悟到自然的变化。风将饥饿的乌鸦引导到地面,雨水催促着蚂蚁们忙碌地运送粮食回巢。若是没有车马的喧嚣,那真是悠闲得好;即使有些诗书,也能让人安然度日。更何况,战乱逐渐平息,我也不怕长途去采摘山中的薇菜。
作者介绍
朱翌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歌通常反映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静坐》创作于一个人们逐渐从战乱中恢复的时期,诗人试图通过对静谧生活的描绘,表达对宁静与内心平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朱翌的《静坐》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在静谧中领悟自然变化的深邃思考。全诗通过描绘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带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以“年来岂复为秋悲”开篇,直接表明自己不再因秋季的悲凉而感到忧伤,反而在平静之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接着,通过“风引饥乌将子下,雨催群蚁运粮归”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生动传递出一种和谐的气息。这里的乌鸦与蚂蚁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诗人心中对生活的写照,象征着在逆境中依然努力奋斗的精神。
“略无车马闲尤好,粗有诗书家亦肥”则突显了诗人对喧嚣世俗的厌倦,以及对简单、悠闲生活的向往。即使是在物质简陋的环境中,拥有诗书的精神食粮,依然能够使人感到满足与富足。最后一句“更得干戈渐衰息,不辞长采首山薇”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在历史动荡中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通过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诗人的情感与态度。对仗的使用也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人在纷扰的世事中选择静坐,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待秋天的态度是:
A. 悲伤
B. 释然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饥乌”指的是:
A. 一只饿了的鸟
B. 一种象征
C. 生活的困境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战乱的感慨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C. 对自然的崇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