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6:21
寄张子公
作者: 朱翌 〔宋代〕
政和圣人拜贤,陛胪春晓传天衢。
集英殿下八百众,一时如公此策无。
万口一词期第一,擢之第三众不怿。
诸公贵人原相识,戒阍走马要君入。
君言不媚有药石,国子先生乃例得。
我亦跪起就穿执,妄意得蒙子公力。
六年一别安宜北,忧患压人气不出。
闻之减米符离日,首阳激贪用一律。
鸣呼四海鸣锋镝,白昼豺狼恣吞吸。
帝在奉天颇仓卒,丝纶政渴宣公笔。
缄情远附雪原鹡,原公来扈巡南跸。
平泉松菊凌霜碧,伐叛亭成燕宾戚。
起居因书问晨夕,宜为苍生调鼎食。
在政和年间,圣人崇尚贤能,春晓时分,朝廷传达着皇命。集英殿下聚集了八百位贤士,正如张公所提倡的那样。众口同声期待得到第一,然而第三的选拔却令众人不满。贵人们本就相互熟识,彼此警惕,急忙让君子入朝。君子说自己不阿谀奉承,像药石般坦诚,国子先生也因此得到了应得的机会。
我也跪起恭敬地接受任命,希望能得到张公的庇护。六年一别,北方的忧患让我难以喘息。听说米价低落而离别之日渐近,首阳山则因贪婪而使人心惶惶。四海之内,战声四起,白天豺狼横行无忌。皇帝在奉天急于应对,治理国家的急迫让他不得不借助公笔。
我远离尘世,心情沉重,期待张公能来南巡。平泉的松菊在霜中依旧显得碧绿,伐叛亭前的燕子和宾客相聚。起居之间,书信往来,早晚关心着百姓的温饱问题。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生活在政和年间,作品多反映当时的政治风云与个人情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常以现实为题材,深思熟虑,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政和年间,反映了作者对朝政的关注与对贤才的渴求。诗中表露出对社会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张子公的敬仰与寄托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朝廷贤能的推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许。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政治环境,强调了贤能之士的重要性和对他们的崇敬。而后半部分则转向现实,表现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的深切感受。
在语言上,朱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和排比,使整首诗既有音乐感,又富有层次感。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如松菊、霜碧),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使得诗歌更加生动。
诗中对张子公的寄托与期盼,实际上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个人价值的渴望。同时,通过对时局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贤能的崇敬与期待,同时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刻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通过对张子公的寄托,诗人展现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政和”是哪个君主的年号?
A. 宋仁宗
B. 宋神宗
C. 宋徽宗
诗中提到的“万口一词”是指什么?
A. 大家意见一致
B. 多人争吵
C. 没有人发言
诗中提到的“君言不媚”主要是指什么?
A. 君子虚伪
B. 君子坚持原则
C. 君子贪图名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