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0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03:43
绕郭寻好山,直北得睹径。
一重复一掩,间度略知名度峻。
溪声出左方,环玦步相应。
万木俨扶持,四山拥清润。
高疑星可摘,况乃斗之分。
诸分恨到晚,六月宜问信。
颇闻开山老,说法起众病。
坐受於菟降,了不怀寸刃。
山僧诧神通,辩口纷若磬。
我岂必胜哉,渠自有佛性。
我在城郭环绕的地方寻找美丽的山,向北走去终于看到了小径。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隐没,间隔着的山峰虽然不高,但却显得极为陡峭。溪水从左边流出,伴随着我的每一步。万树挺立,四周山峦环绕着清新的气息。高处似乎可以摘到星星,更何况是那斗柄的星星。众多的事物让我在夜晚感到遗憾,六月的时节最应该来询问。听说有位老和尚开山说法,讲解众生的病痛。我静坐在菟丝子降落的地方,心中无所执着。山中僧人惊叹于我的神通,口才如同磬声般清脆。我怎能自以为是呢?他自己本就有佛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蕴含哲理,反映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寻访白虎寺时,受到自然景观与佛教哲理的启发,表达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心灵的对话。
《径山白虎寺诗》以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佛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内心的追求。开篇通过“绕郭寻好山,直北得睹径”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美好景色的渴望,接着通过“溪声出左方,环玦步相应”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与灵动。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我岂必胜哉,渠自有佛性”,体现了作者对自身与自然、与佛教哲学的认识与反思。
诗中“高疑星可摘”与“况乃斗之分”之间的对比,表明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既体现了追求的勇气,又承认了自身的局限。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递进,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自我内心的反思,强调每个人都拥有佛性,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觉悟与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朱翌
C. 杜甫
“高疑星可摘”中的“星”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与追求
C. 朋友
诗中提到的“开山老”指的是?
A. 开山的高僧
B. 古代的山神
C. 一位商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