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8:47
原文展示:
户户薪充纩,家家炉作床。悬知火明暗,是系体炎凉。为俗陋至此,斯民真可伤。诏条先劝课,王政本耕桑。
白话文翻译:
每家每户都用木柴取暖,每个家庭都把炉子当作床。可以预见火的明亮与暗淡,这关系到身体的温暖与寒冷。因为习俗如此简陋,这些百姓真是令人同情。朝廷的诏令首先鼓励耕作,因为农业是国家政策的基础。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农村的贫困状况和对农业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观察到农村贫困和取暖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政策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的关怀和对国家政策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宋代农村的贫困和简陋。诗中“户户薪充纩,家家炉作床”描绘了农民取暖的艰难,而“悬知火明暗,是系体炎凉”则进一步强调了火的温暖对农民生活的重要性。后两句“为俗陋至此,斯民真可伤”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最后两句“诏条先劝课,王政本耕桑”则体现了对农业政策的关注,认为农业是国家政策的基础,应该得到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怀和对国家政策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映农村的贫困和简陋,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政策的关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诗人呼吁社会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重视农业的发展。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户户薪充纩”描述的是什么情景? A. 农民耕作 B. 农民取暖 C. 农民吃饭 D. 农民睡觉 答案:B
诗中“悬知火明暗,是系体炎凉”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中“诏条先劝课,王政本耕桑”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农业不重要 B. 农业很重要 C. 商业很重要 D. 工业很重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