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辋川集二十首。柳浪》

时间: 2025-05-06 02:07:49

诗句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

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7:49

原文展示:

辋川集二十首。柳浪 裴迪 〔唐代〕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白话文翻译:

池水映照着柳树,颜色融为一体,微风吹过,柳絮如同细丝般飘散。柳荫已经形成,为何不比陶渊明家的柳树逊色。

注释:

  • 映池:指柳树的影子映在池水中。
  • 逐吹:随着风吹。
  • 散如丝:形容柳絮轻盈飘散的样子。
  • 结阴:指柳树形成的树荫。
  • 得地:指柳树生长得很好。
  • 何谢:为何不如。
  • 陶家时:指陶渊明家的柳树,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提到自己家有五棵柳树,因此“陶家时”常用来指代陶渊明的柳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裴迪,唐代诗人,与王维、崔兴宗等人交往甚密,常一同游历山水,创作诗歌。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辋川集二十首》是裴迪与王维共同创作的一组诗,描绘了辋川(今陕西蓝田)的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辋川集二十首》中的一首,描绘了辋川的柳树景色。诗人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柳树在池水中的倒影和随风飘散的柳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意境。诗中的“映池同一色”和“逐吹散如丝”通过对柳树的视觉和动态描写,展现了柳树的柔美和生机。后两句“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映池同一色”:描绘了柳树的影子与池水融为一体的景象,通过色彩的融合,展现了柳树的静态美。
  • “逐吹散如丝”: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柳絮随风飘散的轻盈和柔美。
  • “结阴既得地”:指柳树形成的树荫已经很好,表达了柳树生长得茂盛。
  • “何谢陶家时”: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喜爱和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散如丝”将柳絮的飘散比喻为细丝,形象生动。
  • 对比:“何谢陶家时”通过对比,强调了柳树的美和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柳树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映池、逐吹、散如丝、结阴。
  • 详细解释:映池展现了柳树与池水的和谐;逐吹和散如丝描绘了柳絮的轻盈飘散;结阴则体现了柳树的茂盛和树荫的形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映池同一色”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柳树的影子与池水融为一体 B. 柳树的叶子与池水颜色相同 C. 柳树的树干与池水颜色相同 D. 柳树的花朵与池水颜色相同 答案:A

  2. 诗中的“逐吹散如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3. 诗中的“何谢陶家时”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柳树的美 B. 隐逸生活 C. 陶渊明的诗 D. 自然景色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辋川集》中的其他诗作,如《鹿柴》、《竹里馆》等,都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系列诗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辋川集》与裴迪的《辋川集二十首》在题材和风格上相近,都以自然景色为描写对象,风格清新自然。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裴迪的这首诗在主题上相近,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裴迪的全部诗作,是研究裴迪诗歌的重要资料。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全部诗作,是研究陶渊明诗歌的重要资料。
  • 《王维诗集》:收录了王维的全部诗作,是研究王维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查询

发毕节巴留别唐元帅 和三乡诗 望罗浮 朱明馆 奉浮葛二仙入祀朱明馆 浮邱社怀赵太史 厓山吊古 小金山谒苏祠言别 谒李忠简公祠 海珠饯别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柱下 包含伯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碜的词语有哪些 六畜不安 朱陈之好 黄字旁的字 奠定 赤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格物致知 形开头的成语 投宿 风起云布 酉字旁的字 计穷途拙 鸟字旁的字 返本还源 包含梓的词语有哪些 由博返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