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8:45
和韵留别
作者:性道人 〔清代〕
易水兴歌泪欲弹,孤舟残烛梦阑珊。
篷窗寥落凭谁慰,歧路萧条强自宽。
碧草寒烟江上画,野蔬村酒客中餐。
更怜此夜溪前月,愁杀离人不忍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时的伤感和孤独。诗的开头描绘了在易水边的歌声和即将流下的泪水,孤舟上微弱的烛光映照着梦中的迷离。窗外寥落的景象,没有人来安慰自己,面对萧条的岔路,心中却强自宽慰。接着,描绘了江上碧绿的草地和寒烟,如同一幅画;村中的野菜和酒,勾勒出简单的生活。最后,作者更感慨此夜溪前的明月,忧伤的离人让人不忍直视。
作者介绍:性道人,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离别之际所作,表达了对友人或亲人的不舍之情。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不安,离别成为常态,诗人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和韵留别》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诗人借用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深刻地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开篇的“易水兴歌泪欲弹”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易水的歌声与泪水交织,隐喻着古今离别的共鸣。孤舟和残烛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孤独的夜晚,烛光微弱,梦境朦胧,令人感到无比凄凉。
接下来的“篷窗寥落凭谁慰”,诗人似乎在自问,寥落的窗外,谁能给予安慰?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映。歧路的萧条和强自宽慰,显示了人在困境中寻求自我安慰的矛盾心理。
“碧草寒烟江上画,野蔬村酒客中餐”,这一联以自然的美景和乡村的生活为背景,似乎在提醒诗人,尽管生活简单,但也有其美好之处。然而,这种美好在“更怜此夜溪前月”的情感中被打破,月光照耀下,诗人对离人的思念愈发浓烈,愁苦的情感让人不忍直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诗人在离愁别绪中寻找自我宽慰,体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对情感的执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不表达离愁别绪?
A. 易水兴歌泪欲弹
B. 野蔬村酒客中餐
C. 孤舟残烛梦阑珊
“篷窗寥落凭谁慰”的意思是?
A. 窗外美丽的景色
B. 谁能来安慰我
C. 生活的简单快乐
诗中提到的“易水”象征什么?
A. 乡村的宁静
B. 离别和悲伤
C. 自由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