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咏七言十首》

时间: 2025-04-29 12:58:59

诗句

雪萧太傅几罹祸,讼石中书又纳忠。

岂可朝无宗室老,不知家有国师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58:59

原文展示:

雪萧太傅几罹祸,
讼石中书又纳忠。
岂可朝无宗室老,不知家有国师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雪萧太傅经历了几次灾难,讼石中书又对忠臣表示了纳贺。难道朝廷中就没有宗室的老者吗?竟然不知自家还有国师这样的人。

注释:

  • 雪萧:太傅的名字,指代的可能是历史人物。
  • 罹祸:遭遇灾祸。
  • 讼石中书:指的是一个名叫石中的书生,可能是指在法庭上进行辩护或诉讼的人。
  • 纳忠:接受忠诚的建议或忠臣的意见。
  • 朝无宗室老:朝廷中没有年长的宗室。
  • 国师公:指国家的高师,通常是有学问的人,重要的顾问或导师。

典故解析:

“太傅”是古代官职,负责教育皇子、辅佐君主。“国师”则是指国家的老师或顾问,通常具备极高的学问和地位。诗中提到的“宗室老”则是指皇族中的年长者,表明在朝廷中缺乏经验丰富的顾问,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耕云,南宋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兼具豪迈与细腻,常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当时政治生态的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太傅和中书的描绘,展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诗中提到的“雪萧太傅”与“讼石中书”都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遭遇反映了权力中心的动荡与无常。诗人在此不仅表达了对忠臣的赞美,也暗含对朝廷中缺乏资深宗室老者的批判,强调了经验与智慧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言辞凝练,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通过对比太傅的遭遇与朝廷的无知,诗人揭示了领导者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盲目和缺乏远见。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忠臣的敬仰,也有对当政者的失望,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萧太傅几罹祸:太傅经历了几次灾祸,暗示其身处险境。
  2. 讼石中书又纳忠:中书(指中书省)对忠臣的信任与重视,反映朝廷内的复杂关系。
  3. 岂可朝无宗室老:质疑朝廷中缺乏年长的宗室,暗示缺乏智慧和经验。
  4. 不知家有国师公:强调国师的价值,暗示当权者未能识破身边的宝贵资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律动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质疑的力度,表现了诗人的不满与忧虑。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孤独与冷清,反映了太傅的困境。
  • 太傅:象征着忠诚与责任。
  • 宗室老:代表着传统与智慧的缺失。
  • 国师:象征着知识与引导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雪萧太傅几罹祸”中的“罹”字意思是: A. 遇到
    B. 离开
    C. 知道
    D. 失去

  2. “岂可朝无宗室老”反映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赞美
    B. 质疑
    C. 快乐
    D.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国师公”指的是: A. 一位普通学者
    B. 国家重要的顾问
    C. 一位商人
    D. 农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安石《梅花》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渴望和对忠臣的赞美。
  • 王安石的《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刘克庄的诗意在情感上有某种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刘克庄相关研究论文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行阻风 家父约端约饭端约以疾辞乃作古风并送腊梅 即席和端约韵 黄陵庙 黄陵庙 胡端约挽诗 胡端约挽诗 胡长文给事挽诗 胡长文给事挽诗 红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诞授 辵字旁的字 释回增美 方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积小成大 面字旁的字 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七情六欲 卝字旁的字 神色怡然 狗鼠不食汝余 大呼小喝 吏议 节末 无所不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