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9:05
江西裴常侍以优礼见待又蒙赠诗辄叙鄙诚用伸感谢
一从簪笏事金貂,每借温颜放折腰。
长觉身轻离泥滓,忽惊手重捧琼瑶。
马因回顾虽增价,桐遇知音已半焦。
他日秉钧如见念,壮心直气未全销。
这首诗表达了我在江西受到裴常侍的礼遇和赠诗的感激之情。自从我置身于官场,每次都因裴的温和态度而感到荣幸。我常常觉得自己似乎从繁杂的尘世中解脱出来,偶尔却又因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而感到沉重。即便马匹的身价因回头而上涨,桐树也因遇到知音而感到焦虑。未来的日子里,若能再见裴常侍,我的壮志豪情依旧未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著称。他的诗歌涵盖了政治、爱情、生活等多个主题。
这首诗是在白居易担任官职期间,受到裴常侍的优待后所作,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裴常侍对他的礼遇使他感受到官场中的温情,反映了他对友谊和人情的珍视。
这首诗以一名官员的自述形式展现了白居易在官场中的感受。开头两句,诗人以“簪笏事金貂”说明了自己身处权贵之中,时常需屈膝迎合。通过“每借温颜放折腰”,诗人感受到裴常侍的温和友好,他在权力的游戏中,不仅仅是利益的追求者,更是人情的感受者。
接下来,“长觉身轻离泥滓”一句表现出他在权力之下的轻松与释然,然而“忽惊手重捧琼瑶”则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责任的承担,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成为全诗的情感核心。
最后两句“马因回顾虽增价,桐遇知音已半焦”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展现出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不乏对友谊的珍视,显示出白居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在权力与友情之间的矛盾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人情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张力。
“簪笏”指的是什么?
A. 官员的象征
B. 战士的装备
C. 诗人的名号
D. 书法作品
诗中提到的“琼瑶”象征什么?
A. 权力
B. 美好事物
C. 友情
D. 财富
白居易对裴常侍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冷漠
B. 感激
C. 轻视
D. 竞争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