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9:56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作者:白居易
海梅半日柳微黄,
冻水初融日欲长。
度腊都无苦霜霰,
迎春先有好风光。
郡中起晚听衙鼓,
城上行慵倚女墙。
公事渐闲身且健,
使君殊未厌馀杭。
这首诗描绘了腊后岁前的景象。海边的梅花刚刚开放,柳树的嫩芽微微泛黄,冻水开始融化,阳光渐渐变得明亮。腊月已过,没有凛冽的霜雪,春天的美好风光提前到来。傍晚时分,我在郡中听着衙门的鼓声,懒洋洋地倚靠在城墙上。公务渐渐少了,人也显得健朗,而使君却似乎对余杭的生活并不厌倦。
本诗并无明显的典故引用,但“腊后岁前”所提及的时间节点与中国传统节气、农事有关系,反映了古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观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对生活的深刻关注而著称,作品多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等方面。
本诗写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余杭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即将来临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腊后岁前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诗中通过“海梅”“柳微黄”“冻水初融”等意象,表现出春天的气息逐渐渗透大地,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诗的开头用“海梅半日柳微黄”将梅花与柳树相互衬托,既表现了冬去春来的过渡,又渗透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随后的“度腊都无苦霜霰”则强调了今年冬天的温暖与少有的霜雪,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人们的生活将逐渐恢复生机。白居易通过对郡中晚间衙鼓声的描写,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惬意与闲适,尤其是“公事渐闲身且健”,表现出一种从繁忙公务中解脱而来的轻松心态。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春天的憧憬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白居易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他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在自然变化中感受到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对轻松生活的向往。
诗中“海梅”指的是哪里的梅花?
诗中提到的“冻水”象征着什么?
“公事渐闲身且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状态的享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晓》更侧重夜晚的温柔与春天的生机,而白居易的《腊后岁前遇景咏意》则更强调春天来临前的宁静与期待。两者结合,展现了春天的不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