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上·倪宽》

时间: 2025-05-02 04:58:39

诗句

亲媚张汤似谒居,阿谀天子过相如。

汉儒个个公孙子,不坠遗经一仲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8:39

原文展示

亲媚张汤似谒居,
阿谀天子过相如。
汉儒个个公孙子,不坠遗经一仲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汉代士人的风气与官场的腐败。诗人以张汤和相如为例,表达了对那些迎合权贵、谄媚天子的人的不满,同时指出汉代儒生都像公孙弘那样,固执地坚守经典,未能传承仲舒的学识。

注释

字词注释:

  • 亲媚:迎合、讨好。
  • 谒居:谒见、拜访,指向权贵低头。
  • 阿谀:奉承、谄媚。
  • 天子:指皇帝。
  • 公孙子:公孙弘,汉代著名的儒生。
  • 仲舒:指汉代的著名儒学家嵇康,代表着传统儒学的高峰。

典故解析:

  • 张汤:西汉时权臣,以谄媚手段获得权力。
  • 相如:司马相如,汉代著名的文人,才华横溢。
  • 公孙弘:汉代著名的儒生,因其学识和影响力而著称。
  • 仲舒:汉代的著名儒学家,他的学说被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对社会现象有深刻的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汉代儒生的评价,反映了对当时士人风气的批判与反思,揭示了对权贵的迎合和对经典的固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汉代士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开头两句以“亲媚张汤似谒居,阿谀天子过相如”揭示了那些迎合权贵的士人,借用历史人物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这种谄媚的可耻。张汤和相如都是历史上知名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对比,表现了士人应有的气节与追求。接着,诗歌转向对汉儒的评价,指出他们虽然名声在外,却如公孙子般固守传统,未能发扬光大,反映出一种对儒家文化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意象鲜明,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对比、典故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突出了主题。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深刻批判,展现了陈普对文化传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亲媚张汤似谒居:指那些为了得到权力和地位而迎合、谄媚张汤的人,表现了一种低下的姿态。
  • 阿谀天子过相如:形容他们对皇帝的奉承已经超过了才子相如的程度,显示出对权力的盲目追随。
  • 汉儒个个公孙子:说汉代的儒生都像公孙弘,固执己见。
  • 不坠遗经一仲舒:他们未能传承仲舒的学识,反而在经典中迷失了方向。

修辞手法:

  • 对比:张汤与相如的对比,突显出士人的谄媚与应有的才华。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来增强诗意,使其更具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时士人风气的反思与批判,强调了对权力的迎合与对文化的固守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张汤:权力与谄媚的象征。
  • 相如:才华与理想的象征。
  • 公孙子:固守传统与缺乏创新的象征。
  • 仲舒:理想儒学的代表,象征着学术的高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张汤”主要代表了什么样的形象?
    A. 有才华的文人
    B. 谄媚权贵的人
    C. 反抗压迫的士人

  2. 诗中提到的“仲舒”象征着什么?
    A. 传统的儒学
    B. 迎合权贵
    C. 社会动乱

  3.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权力的赞美
    B. 对士人风气的批判
    C. 对历史的简单描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史》系列诗作,特别是其他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描写。
  •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同样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强调豪放与追求,而陈普则关注士人的谄媚与文化的传承,展现出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与价值取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 《陈普的生平与诗作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岳王坟 白洋潮 湖心亭看雪 小重山 尾犯(寒夜) 花心动(南塘元夕) 大圣乐(陶成之生日) 瑞鹤仙(红叶) 贺新郎(E372·括杜诗) 齐天乐(元夜阅梦华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私字儿的字 止字旁的字 动人心弦 约定俗成 预报 青山处处埋忠骨 飞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温庐 周佛海 长材短用 朝西暮东 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柱工 韋字旁的字 逾次超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