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4:48
渔父
作者: 张志和 〔唐代〕
八月九月芦花飞,
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
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
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
出为储皇定是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渔夫在归来的情景。八月与九月,芦苇花纷飞,南溪的老渔夫带着鱼竿归来。秋天的山景透过窗帘,翠绿的色彩滴落如水,野船靠着栏杆,云朵轻轻飘荡。渔夫在小径上寻找半路的归途,悠闲地梳理着白发,面对着斜阳的余晖。他对四皓曾经参与朝政的事情心生厌烦,觉得他们为储君定下的是非太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志和,唐代诗人,擅长写山水和渔舟诗。其作品常反映自然生活与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渔夫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政治的无奈与失望。
《渔父》是一首描绘渔夫闲适生活的诗,诗中充满了自然的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八月九月芦花飞”便带出了一种秋天的氛围,芦花的飞舞不仅是自然的景象,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接着,通过“南谿老人重钓归”,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渔村,渔夫的归来仿佛给这片宁静的水域注入了生机。
在“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中,诗人用“翠滴滴”的意象,描绘了山水间的恬静与清新,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的感觉。而“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则展现了渔夫的悠闲与自得,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两句“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纷争的厌倦,也隐含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比渔夫的闲适与世事的纷扰,展现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深蕴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南谿老人”主要从事的职业是____。
判断题:诗人通过渔夫的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渔父》的诗意,还能在互动中提升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