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0:48
故相少师李公挽诗
李弥逊 〔宋代〕
国步乘阳九,胡尘暗上京。
支倾隆大厦,却敌隐长城。
草木知春泽,狐狸绝夜鸣。
云台瞻衮绣,千古继哀荣。
这首诗描绘了国家的危难与变迁。国运如同乘着阳光九天,但外敌胡人却暗中逼近京城。我们支撑的高楼大厦仿佛在摇摇欲坠,甚至敌人已悄然逼近长城。草木都感知到春天的滋润,然而夜晚却听不到狐狸的鸣叫。云台上遥望绣袍之人,千古以来哀伤与荣耀交替延续。
李弥逊,宋代诗人,擅长写作挽诗。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国家和历史为题材,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此诗为挽诗,旨在悼念已故的李公。诗中不仅表现对李公的怀念,也通过对国家形势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命运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开头以“国步乘阳九”引入,描绘出国家本应如日中天的景象,然而紧接着“胡尘暗上京”则揭示了外敌的威胁,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李公的怀念,也暗示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支倾隆大厦”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动荡危机,似乎一触即发,令人感到不安。而“草木知春泽,狐狸绝夜鸣”则通过自然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危机,寓意深刻,强化了整个诗篇的情感基调。
最后两句“云台瞻衮绣,千古继哀荣”则回归到历史的长河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国家命运的感慨。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深邃,既有对个体的追思,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与责任感。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故人的怀念。
诗中“胡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灾害
B. 外敌的侵扰
C. 内部纷争
诗中“草木知春泽”说明了什么?
A. 自然界的变化
B. 诗人的心情
C. 对历史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云台”象征着什么?
A. 国家安全
B. 历史的回忆
C. 未来的希望
对比分析:两首诗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历史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