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鸬鹚源樵歌》

时间: 2025-05-02 13:18:15

诗句

绮罗巷陌总成尘,那识担柴老买臣。

自笑卖柴元似旧,买柴却换旧时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8:15

原文展示:

绮罗巷陌总成尘,那识担柴老买臣。
自笑卖柴元似旧,买柴却换旧时人。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街巷中,满是尘埃,谁又知道那担柴的老者是曾经的买臣呢?
我自嘲卖柴的日子和以前一样,而买柴的人却换成了往日的朋友。

注释:

字词注释:

  • 绮罗巷陌:形容华丽的街巷。
  • 担柴:挑着柴火,指代卖柴的人。
  • 老买臣:原指古代的买臣,寓意身世的变迁。
  • 自笑:自嘲,自我讽刺。
  • 元似旧:仍然像往常一样。
  • 换旧时人:指以前熟悉的人,现已改变。

典故解析:

“买臣”典故出自《史记》,原为商人转为官员的人,诗中用以表达身份的变化和世事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词上以清新雅致著称,常反映市井生活和人情世故。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百态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鸬鹚源樵歌》创作于社会变迁之际,诗人观察到身边的变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借以抒发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鸬鹚源樵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华丽的街巷与担柴老者的对比,反映了身份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诗的开头以“绮罗巷陌总成尘”开篇,描绘了一幅繁华却又尘封的画面,似乎在提醒人们对繁华背后的无奈与无常。接着,通过“那识担柴老买臣”,诗人引入了一个平凡的角色,老者的身份使得整个诗作更具人情味。

诗人自嘲“自笑卖柴元似旧”,在平淡的柴火交易中,透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最后一句“买柴却换旧时人”,则是对人与人关系变化的深刻感悟,旧时的友人已不再,替代他们的则是陌生的面孔,令诗人感到一种失落与孤独。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令人倍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绮罗巷陌总成尘:华丽的街巷被尘埃覆盖,象征着繁华的消逝与现实的无情。
  2. 那识担柴老买臣:即使在繁华的街巷中,仍有被忽视的平民,老者的身份暗示了社会地位的变迁。
  3. 自笑卖柴元似旧:诗人自嘲,虽然自己依然从事卖柴的工作,但心中却有着对往昔的怀念。
  4. 买柴却换旧时人:人际关系的变化,旧友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陌生人,表示世事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华丽与平凡的对比,突出生活的落差。
  • 自嘲: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无奈与感慨。
  • 意象:街巷、柴火等意象传递了生活的真实感与情感的深邃。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与对世事变迁的感叹,通过对平凡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情冷暖和社会变化带来的失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绮罗:象征繁华与富贵,反映社会的表象。
  2.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无情,映衬出繁华的短暂。
  3. :平凡的生活象征,代表着劳动与生计。
  4. 老买臣:身份的象征,反映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绮罗巷陌”指的是: A. 华丽的街巷
    B. 贫民窟
    C. 农村小道

  2. “那识担柴老买臣”中的“老买臣”意指: A. 年轻的商人
    B. 曾经的官员
    C. 卖柴的老人

  3. 诗人自嘲是为了表现: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社会的批判
    C. 对生活的无奈与怀念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冯坦的《鸬鹚源樵歌》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而后者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历史回忆,展现了更为豪放的情感。两首诗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各自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宵寓直 寄郢州郎士元使君 赠邻居齐六司仓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 故相国苗公挽歌 宿新里馆 再得华侍御书,闻巴中卧病(一作疾) 穷秋对雨 秋园晚沐 题精舍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义正辞约 宝盖头的字 包含风的成语 門字旁的字 顶瓜皮 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盗怨主人 虫字旁的字 周罗 质契 随声趋和 远书 王蓬芮 虚声恐吓 包含根的成语 众目共睹 广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