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7:05
谁开千尺峡,断处若相连。
岂有丹梯接,惟凭铁绠悬。
猿攀岩倒上,鼠伏穴傍穿。
自度车箱谷,飞升傲列仙。
谁开辟了这千尺深的峡谷,断崖之间似乎连成一线。
难道有那红色的梯子相接,唯有靠着悬挂的铁绳攀登。
猿猴攀爬到岩壁上,而老鼠则在洞穴旁悄悄穿行。
我自认为能通过车箱谷,飞升而上,傲视成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古典典故,但其中有“飞升”一词,联系到道教文化中对仙人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高孝本,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创作风格以豪放和自然景观相结合为特色,常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壮丽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理想。
创作背景:
华山因其险峻而闻名,常吸引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吟咏。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源于作者对华山的攀登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高峰的向往。
《登华山三首 其二》是高孝本在攀登华山过程中所作,诗中不仅展现了华山的险峻,也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探索和征服的渴望。开头的“谁开千尺峡”便引入了对自然的思考,诗人以疑问句式表现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而随后的“岂有丹梯接,惟凭铁绠悬”则生动地描绘了华山的险峻与攀登的艰难,仿佛在提醒读者,攀登并非易事。
诗中通过猿猴的灵活和老鼠的谨慎,展现了自然界生物的适应与生存之道,暗示人类在面对自然时也要具备这样的灵活性和智慧。最后两句“自度车箱谷,飞升傲列仙”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峰的向往与追求,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更高的境界,甚至是超越凡尘,达到“列仙”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景的描写,结合了诗人的情感与理想,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类勇气的赞美,展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倡导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当勇敢攀登,追求更高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尺峡”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诗中“岂有丹梯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飞升傲列仙”意味着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孝本的《登华山》与李白的《庐山谣》均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但高孝本更注重攀登的艰辛与自我超越,而李白则强调自然景观的壮丽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思索。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