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1:07
洛姝真珠
作者: 李贺 〔唐代〕
真珠小娘下清廓,
洛苑香风飞绰绰。
寒鬓斜钗玉燕光,
高楼唱月敲悬珰。
兰风桂露洒幽翠,
红弦袅云咽深思。
花袍白马不归来,
浓蛾叠柳香唇醉。
金鹅屏风蜀山梦,
鸾裾凤带行烟重。
八骢笼晃脸差移,
日丝繁散曛罗洞。
市南曲陌无秋凉,
楚腰卫鬓四时芳。
玉喉窱窱排空光,
牵云曳雪留陆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真珠”的女子在洛阳园中的美丽景象。她的轻盈身姿宛如真珠般璀璨,伴随着洛阳园中的香风轻舞飞扬。她的发髻斜插着玉燕装饰,映衬得她在高楼上唱歌、敲打着月光下的悬铃。兰香与桂露洒落在幽美的翠绿上,红色的弦乐在云间轻轻缠绕,令人沉思。穿着花袍骑着白马的她却不再归来,浓密的飞蛾在柳树间缭绕,香唇醉人。金色的屏风上描绘着蜀山的梦境,鸾裳凤带的轻盈如烟。八匹骏马晃动着她的面容,阳光的丝线在晕染着罗洞的曙光。南市的街道没有秋天的凉意,楚腰卫鬓的她在四季中都显得芬芳。她的歌声如玉喉般清亮,响彻天空,仿佛牵引着云彩,拖曳着雪花留住了陆郎的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诗风和奇特的想象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抒情为主,常常描绘美人、花鸟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场景。
创作背景:
《洛姝真珠》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中描绘的洛阳园是当时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诗人通过对美人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的向往。
《洛姝真珠》在音韵和意象上都展现了李贺的独特风格。整首诗以“真珠小娘”为中心,描绘了她在洛阳园中如梦似幻的形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如“寒鬓斜钗玉燕光”通过细致的描写,传达出女子的清冷与美丽。高楼与月、兰风与桂露的搭配,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既真实又梦幻,展示了古代文人对美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中还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女子虽美丽动人,却未能归来,似乎暗示着爱情的无常与不可得。通过“浓蛾叠柳香唇醉”的描写,诗人将情感与环境完美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缠绵而又略带惆怅的情绪。
李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化的“牵云曳雪”,使得自然景物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得整首诗在朗读时更具韵味。
总的来说,《洛姝真珠》是一首充满了美感与情感的作品,展现了李贺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失去的惋惜与思念。通过对女子形象的细腻描绘,李贺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执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女子被比作什么?
A. 明月
B. 真珠
C. 兰花
D. 飞燕
“寒鬓斜钗玉燕光”中“寒鬓”指的是什么?
A. 发色
B. 妆容
C. 面容
D. 衣着
诗中的“楚腰卫鬓”可以理解为?
A. 形态优雅的女子
B. 美丽的风景
C. 秋天的气息
D. 诗人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贺与白居易的作品在主题上都有对美的追求,但李贺更注重意象与情感的表现,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表达。李贺的《洛姝真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强烈的个性与情感,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则通过叙事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洛姝真珠》这首诗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