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2:59
倦寻芳·过废园见牡丹盛开有感
作者: 过春山〔清代〕
絮迷蝶径,苔上莺帘,庭院愁满。
寂寞春光,还到玉阑干畔。
怨绿空馀清露泣,倦红欲倩东风涴。
听枝头有哀音凄楚,旧巢双燕。
漫伫立瑶台路杳,月佩云裳,已成消散。
独客天涯,心共粉香零乱。
且尽花前今夕酒,洛阳春色匆匆换。
待重来,怕只有断魂千片。
在絮状的花瓣迷乱的蝴蝶小径上,青苔覆盖着黄莺的帘子,庭院里满是愁苦。寂寞的春光再次洒在玉制的栏杆上。怨恨的绿色只剩下清露在无声地哭泣,疲倦的红色在东风中渐渐消逝。听到树枝上传来凄凉的哀音,旧巢中的双燕已经不再。漫无目的地伫立在瑶台路上,月光和云彩的衣裳已然消散。独自一人漂泊天涯,心中与花香交织得一团乱。且在花前饮下今夜的美酒,洛阳的春色转瞬即逝。再想重来,恐怕只剩下千片断魂。
“洛阳春色”:洛阳是古代著名的文化和经济中心,春色指春天的美景,常用于描绘繁华的景象。
作者介绍:过春山,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常在诗中表达对春天的思念与惆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时节,作者在废园中看到盛开的牡丹,触发了对春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倦寻芳·过废园见牡丹盛开有感》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感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诗的开头,用“絮迷蝶径,苔上莺帘”描绘出一个富有诗意的景象,轻柔的花瓣与鸟儿的歌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春光的寂寞与庭院里的愁苦逐渐显露,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求夹杂着深深的无奈与惆怅。
“怨绿空馀清露泣,倦红欲倩东风涴”一方面让人感受到春景的美丽,另一方面又隐含着“倦”的情绪,彷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疲惫与对美好的渴望。诗中“听枝头有哀音凄楚,旧巢双燕”更是将怀旧的情感推向高潮,双燕的归来与诗人此时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在结尾部分,作者以“独客天涯,心共粉香零乱”总结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整体上,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音韵美,深入探索了春天带给人的美好与惆怅,营造出一种既优美又哀伤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如“怨绿”“倦红”等形象化的表达,使得情感更加细腻。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眷恋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怨绿空馀清露泣”意指什么?
A. 绿色植物的哀怨
B. 清露的美丽
C. 春天的活力
诗人通过“旧巢双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去的悲伤
B. 归来的喜悦
C. 春天的温暖
诗的结尾提到“怕只有断魂千片”,这反映了诗人的心态是?
A. 希望重来
B. 对生命的无奈
C.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