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复次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9 22:15:25

诗句

元是第一花,何用争头角。

桃李待春风,妖娆恣轻薄。

幽人似归鸿,浩气胸磊落。

感此岁寒枝,悠然成独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15:25

原文展示

元是第一花,何用争头角。
桃李待春风,妖娆恣轻薄。
幽人似归鸿,浩气胸磊落。
感此岁寒枝,悠然成独酌。

白话文翻译

这朵花原本就是最美的,何必争夺最初的荣华?
桃树和李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艳地展示着轻佻的姿态。
隐居的人就像归来的鸿雁,胸怀浩然正气。
感慨这寒冷的岁月,独自饮酒,心中悠然自得。

注释

字词注释

  • “元”:本意为“最初”,这里指“第一”。
  • “头角”:指才智和才能的表现。
  • “桃李”:常指桃树和李树,象征年轻人的成长。
  • “妖娆”:形容美丽而轻浮的样子。
  • “幽人”:隐士,指高洁的人。
  • “归鸿”:归来的鸿雁,象征归隐或志向高远。
  • “浩气”:指壮志和气概。
  • “岁寒枝”:指冬天的树枝,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
  • “独酌”:独自饮酒,表示一种孤独而自在的状态。

典故解析
“桃李”常用以比喻学生,强调教育的成果;“归鸿”则源于归雁的意象,表达归隐和志向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创作风格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以花为喻,表达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字句之间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首句“元是第一花,何用争头角”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无所谓,强调内在的丰盈与真正的美丽。接着,桃李的妖娆与轻薄对比出一种外在美的虚幻,反衬出诗人对内心充实的追求。

“幽人似归鸿”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归鸿象征着自由与高洁,诗人的浩然正气在此得以体现。最后一句“感此岁寒枝,悠然成独酌”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通过独酌而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宁静,展现出超然的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在面对世俗的诱惑时,选择追求内心的安宁与高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元是第一花,何用争头角”:强调真正的美丽和才华不需争夺。
  2. “桃李待春风,妖娆恣轻薄”:描绘春天中桃李的美丽,却暗示其表面的轻浮。
  3. “幽人似归鸿,浩气胸磊落”:隐士的伟大气概与归隐的愿望。
  4. “感此岁寒枝,悠然成独酌”:在寒冷的岁月中,自得其乐,享受独酌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幽人似归鸿”,将隐士比作归来的鸿雁,形象生动。
  • 对仗:“桃李待春风,妖娆恣轻薄”,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漠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自然的意象传达出一种高洁的生活态度和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丽与青春。
  • “桃李”:象征人情世故与教育成果。
  • “归鸿”:象征自由、归隐的精神。
  • “岁寒枝”:象征坚韧与经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用争头角”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名利的向往
    b) 对名利的淡泊
    c) 对竞争的渴望

  2. “桃李待春风”中,桃李象征的是:
    a) 青春与美丽
    b) 学生与教育
    c) 自然与季节

答案

  1. b) 对名利的淡泊
  2. b) 学生与教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展现隐逸生活的美好。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思乡之情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李吕的“幽人似归鸿”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都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吕更加强调内心的浩然正气,而陶渊明则更加关注自然的宁静与人际的疏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李吕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菩萨蛮 闺情 再用药名二首 其一 菩萨蛮 其六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十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二 有感 菩萨蛮 菩萨蛮·重开战讯作 菩萨蛮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理遣 生杀予夺 水字旁的字 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圆月 璧玉 提手旁的字 箕山之节 丨字旁的字 哭结尾的成语 清汤寡水 大字旁的字 隋岸 授位 红头文件 得财买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