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9:04
减字木兰花(中秋独与静之饮)
碧梧秋老。满地琅玕纷不扫。
门掩黄昏。惟有年时月照人。
凄凉满眼。肯作六年灯火伴。
莫说凄凉。来岁如今天一方。
在秋天的碧梧树下,岁月已渐渐老去,落满地的琅玕花纷纷不扫。黄昏时分,门已紧闭,只有这一年时的明月照着我。眼中满是凄凉,但我愿意让这六年的灯火伴随我。不要说这凄凉,明年又是同样的时光。
诗中提到的“碧梧”和“琅玕”等意象,传统上常与秋天的凄凉和孤寂相联系。这种意境在古诗中屡见不鲜,尤其在描写中秋时节时,常通过自然景物来映射诗人的内心感受。
吴儆,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作品以清新淡雅著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其诗歌多描写秋天、月亮等意象,体现对生活的感悟。
此诗作于中秋佳节,诗人独自饮酒,感受到了秋天的凄凉与孤独。中秋本是团圆的日子,但在诗人心中却是别样的情愫。
《减字木兰花(中秋独与静之饮)》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诗的开头“碧梧秋老”,简单明了,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冷的秋天。随着琅玕花的落地,似乎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门掩黄昏”一句,既有实际的场景描写,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封闭与孤独。黄昏正是一天的结束,而诗人却在这时独自饮酒,显得更加凄凉。接下来的“惟有年时月照人”,通过月光的照耀,带出一丝明亮,但同时也加深了孤单的情绪。
“凄凉满眼”,这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不仅感受到秋天的冷清,更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但“肯作六年灯火伴”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坚持,尽管当下孤独,但他仍愿意让灯火陪伴自己,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整首词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坚持。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孤独,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坚持。尽管面临凄凉,但心中仍有灯火的温暖,折射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寄托,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特征。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碧梧秋老”中的“老”指的是什么?
诗人愿意让什么陪伴自己?
吴儆《减字木兰花》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在描写孤独的情感,但吴儆更加注重秋天的凄凉,而李白则渗透了对自由与豪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