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6:28
受职于天,李冰周处然。何曾现灵怪,专一管丰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农业丰收的关注。李冰是古代著名的治水者,他的事迹被视作对天命的顺应。诗中提到李冰的事迹,强调了他对丰年(丰收年)的专注,而不是追求灵异的现象。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蜀郡人,他以治理岷江而闻名,建立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此诗提到李冰,意在表达一种顺天应命,专注于民生的态度,而非追求神秘和怪异的事务。
刘克庄,字梦阮,号石庵,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1127年,卒于1209年。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为题材,善于表现深刻的社会关怀。
诗作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南宋时期,农业经济逐渐恢复,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丰收的期盼和对治理水利事迹的敬仰。
刘克庄的《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期待和对李冰治水事迹的崇敬。诗中开头“受职于天”表明一种命定的责任感,强调了治水的必要性,体现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接下来的“何曾现灵怪”则对比了人们对灵异现象的追求与实际生活的关注,传达出一种务实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对比手法,描绘了一个既有历史厚度又富有现实意义的画面。诗人通过李冰的事迹,提醒人们应专注于实际的丰年管理,而非追寻那些虚幻的灵怪,展现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围绕着对丰年管理的重视,倡导一种脚踏实地、关注现实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诗中强调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专一管丰年”中的“专一”是什么意思?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强调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归隐与自然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关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刘克庄关注的是治水与丰年,而陶渊明则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